-
走潮汕,进客都 啖生鲜,赏大屋
-
作者:文文
期号:第9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碎,也很值得留意。这次自驾造访的主要是闽粤赣边境处的一些客家聚族区,路线选择上也尽量走的是乡县之间的县道,为的就是在一路接近那被客家名都的光芒所掩盖的,最原始而内里的客家印象。 Day 1 潮州美食
-
副院长杀院长:错把校园当成名利场
-
作者:客家汉
期号:第8期
来源:前卫·大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得以详细披露—— 政法学院院长惨遭杀害 2011年1月12日上午8时30分,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学院气派十足的厚德楼,上班的教职员工陆续走进楼里。总共8层的厚德楼,是九江学院7个二级学院的行政办公区
-
梅州客观天下
-
作者:谢博识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公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地,这里90%的人都是客家人,而梅州就是客家人在韩江边最主要的聚居地.梅州六县一市一区,除了丰顺县,其他都是客家人口占90%的“纯客住县”.
-
与自然共呼吸——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
-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家具与环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政办公楼 电厂 树园 呼吸 客家 装饰手法 自然 工程公司 实木板 饰面板
-
描述:丽华建设工程公司梅县荷树园电厂行政办公楼位于电厂生活区内,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2024平方米,首层1.5米为综合布线、电气、照明、消防、空调、给排水等各个系统使用。二层为办公区,结构形式为水泥框架结构
-
关注古村落文化:客家人的桃花源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文化 桃花源 客家人 建筑形制 自然村 梅州市 广东省 围龙屋
-
描述:。寺前排在东头,塘肚在西头,高田居中。元代天历年间建造的从梅县到兴宁、龙川再到韶关或广州去的东牛驿道,在高田和塘肚之间穿过,进入狭窄的山谷。这三座村子,面向富饶的梅城盆地,背后便是山区,山那边是更大的兴宁盆地。在山地和盆地交界处的官路边,往往是商旅行人打尖住宿的地方,通常都会形成村子。寺前排、高田、塘肚三村的主姓都是潘姓,三村共有潘姓400多户,2000人左右。其中寺前排700多人,高田600多人,塘肚600多人。他们是同一个宗族,“老祖屋”在寺前排。梅县居民98%以上是客家人,这潘姓也是客家。客家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从古以来,由于中原人口稠密,灾荒时见,便陆续有人向南方人口稀少的地方迁徙垦拓,先到江淮地区,再渡江而南,辗转直至赣、闽、粤。这些南迁者与当地土著居民又争斗又融合,几经演变,在大江以南直至海陬形...
-
一叶白茶一缕情
-
作者:叶明镜
期号:第2期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个地道的茶民,不可一日无茶,但又是个好茶而不善品的茶民,这跟故乡的茶文化有关。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粤北山区是客家人的集聚地。乡亲们平日里忙于生计,艰辛劳作,汗水淋漓,喝茶就成为补充身体水分、生津止渴的生理需求。喝的都是自种自制的绿茶。客家人经营生活向来粗糙,茶事也不例外。大瓦壶泡茶,大碗盛茶,大口喝茶。一碗下肚,但觉通体舒泰,至于茶的味道并不讲究。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村上办了个“寨下茶场”,种的为大叶、小叶两种绿茶。茶事一反常态,从种茶、管理、采茶到制作,样样讲究。功夫不负人意,醉人茶香四处飘荡,名气渐渐在广东全省传扬开来。省外贸还把寨下茶场定为出口生产基地。故乡茶飘洋过海,身价倍增,演绎出一场场以茶文化为媒介的经济交流。我迷恋茶香,也看重茶香蕴含的那分乡情。每当回一趟故乡,总要带上一包包茶叶送给亲朋及同事。
-
岗浦之春
-
作者:湛汝松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成了富翁。富后,他觉得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福音,便带着身背罗盘的堪舆大师,在绥福山区翻山越岭,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一天,陈文渠发现有个地名叫岗埔的山沟。北边,有座伟岸的大帽顶山;南边,近有开阔的田畴,远有浑圆的山坡;东高西低的两侧,尽是铺绿染翠的山岭;一条泉如玉带的小溪顺沟而流。好一个左青龙右白虎阴阳合一的理想风水阵图!这正是陈文渠置产业要寻找的心仪宝地!于是,他以自己的名义置下这个山沟,怀着造福后人的冀望,参照梅州客家围龙的模式,筹划在小山沟建设一座客家围龙。 公元一千七百一十五年,康熙皇帝登基的五十四个年头,岗埔客家围龙屋诞生了。陈文渠成了岗埔陈氏的始祖。陈氏家族开始在围屋里一代一代地繁衍。岗埔围龙,成了一族人生命的新起点,一族人世世代代安身立命之所在。从此,陈文渠逐渐成了岗埔人的精神寄寓,一个家族的人就这样融融洽洽地聚居在围屋里,共享亲情乐趣,共度岁月难关,薪火相承地延续着那自成一统的封闭式生活。
-
建设和谐梅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S1期
来源:广东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都”之称。梅州是千年古城,历史悠久,南朝初置程乡县,先后称敬州、梅州、嘉应州和梅县,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梅州名胜古迹很多,虽经历代沧桑湮没,今仍存或重新修复的有人境庐、千佛塔、灵光寺,这些古建筑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视察梅州时,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诗句。梅州名人辈出,清乾嘉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抗日志士、杰出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军事家、全国四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和现代亚洲球王李惠堂及叶剑英元帅都是梅州市人。梅州城区人口近30万,占地26.1平方公里,以梅江河为界分江北、江南,河上建有通往南北的六座大桥。其中最早的是1931年兴建的梅江桥,改革开放以来新建了东山、嘉应、梅州、剑英、宪梓等五座大桥。六座大桥成为连接江北和江南的主要交通枢纽。
-
综合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卡拉特拉瓦 古建筑 奥运会 古民居 奥林匹克体育 福斯特 奥林匹克精神 维修工程 现代艺术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考古
-
描述:殿、慈宁宫、寿康宫是重点区域。而此次维修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技术和材料的使用,此外,消防和安全系统也需要部分更新和完善。 在此次维修工程中,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增建一些功能设施先进的文物展厅,这是为了更好的保存.展览故宫内藏品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福建培田古民居 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词、6家韦院、H道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最大的建筑九厅十八井,占地6900m2。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 目前生活在培田村的客家村民有315户,1500多人,大多数人家以务农为主。下图是客家女在加工红薯片。(张生贵)河南灵宝发现黄帝时期大型房屋 一座建筑面积达SOO多平方米...
-
游客对北埔传统聚落之文化游憩属性与场所依恋关系之研究
-
作者:谢宗恒 侯锦雄 郭彰仁
期号:第4期
来源:户外游憩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游憩属性 场所依恋
-
描述:聚落场所之依恋程度之间多个等距尺度变项之复杂关系,本研究针对场所依恋与文化观光区游憩属性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游客所最重视之游憩属性?环境所塑造之环境氛围;造成北埔传统聚落场所依恋之原因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