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35)
学位论文(863)
报纸(424)
图书(156)
会议论文(71)
视频(1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735)
学位论文 (863)
报纸 (424)
图书 (156)
会议论文 (71)
视频 (19)
按年份分组
2015(19)
2014(2170)
2013(133)
2012(151)
2011(156)
2009(121)
2007(79)
2006(45)
2005(32)
2001(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99)
嘉应学院学报(81)
客家研究辑刊(77)
方言(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韶关学院学报(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北京:语文出版社(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客家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作者:唐文俐 廖清源  期号:第4期 来源: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英语学习  价值取向  发音  句式  语法 
描述:客家方言由于其自身特点,在价值取向、发音、句式和语法等方面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方言电视节目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作者:刘燕  期号:第10期 来源:山东视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地方电视台  受众  传播学  电视剧  语言文字  电视新闻  原生态  观众  注意力 
描述:二是为了促进港、澳、台与大陆的相互间更好的了解、沟通和交流。而今方言版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原生态文
广东客家方言研究之我见
作者:詹伯慧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客家方言  梅县客话 
描述:广东客家方言研究之我见詹伯慧在一些客家学的著述中,论及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文化的特征等等,往往少不了要提及客家方言的问题,这是非常自然的事。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俗、语言与人民的历史等等,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研究许许多多地方性的课题,历史的也...
湖南汨罗长乐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作者:陈山青  期号:第4期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长乐方言  文读  白读  类型  特点 
描述:汨罗长乐方言文白异读的类型多:有声韵调中一项不同形成的异读,有声韵调中两项或三项不同形成的异读,还存在一字三音、四音异读现象。长乐方言文白异读具有自身特点,并呈现向强势普通话靠拢的演变趋势。
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作者:李如龙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赣方言  崇正意识  宗族观念 
描述:语言是历史的产物 ,文化的载体。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我们研究客家历史文物的最重要的依据。本文从四个方面 ,运用客家方言的事实来证明客家历史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
试论客家民系与方言的形成
作者:谢永昌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客家方言  形成时期  成熟与稳定期 
描述:本文认为,客家民系与客家方言是相伴生而同步形成的,其形成期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从社会学、历史学、族谱学、语言学等角度审视,客家民系与方言大致形成宋末至明初,而客家的成熟与稳定期则是在明末至清中叶这一时期
客家方言词类研究综述
作者:钟慧琳  期号:第4期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类  研究  综述 
描述:客家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对它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客家方言词类研究的成果,总结其成绩与不足,以期对客家方言词类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广西方言研究专栏主持人刘村汉
作者:刘村汉  期号:第4期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桂北平话  客家话  广西博白  方言研究  广西客家  主持人  方言音系  声调  变异  浊化 
描述:",这对研究汉语桂北诸方言与其他民族语言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万安县赣客方言中的“紧”和“哩”
作者:陈建锋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安县  赣方言  客家方言     
描述:“紧”和“哩”是万安县赣客方言中比较有特点的语法词语,两个词语都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中“紧3”和“哩3”更能体现方言特色,由此说明万安县境内赣方言受到客家方言的影响较多。
浅论客家方言在兴国山歌中的作用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旨在通过客家方言的语言音调的走向与音乐旋律的行进的关系,以及客家方言的韵辙,方言情绪跟语调的关系来阐述客家方言在兴国山歌中的作用。给研究、学习兴国山歌的同志以抛砖引玉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