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35)
学位论文(863)
报纸(424)
图书(156)
会议论文(71)
视频(19)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735)
学位论文 (863)
报纸 (424)
图书 (156)
会议论文 (71)
视频 (19)
按年份分组
2015(19)
2014(2170)
2013(133)
2012(151)
2011(156)
2009(121)
2007(79)
2006(45)
2005(32)
2001(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899)
嘉应学院学报(81)
客家研究辑刊(77)
方言(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韶关学院学报(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北京:语文出版社(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
客家方言的源流及与赣方言的关系
作者:冯桂华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描述: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客家方言最远的源在中原汉语,较近的源与赣方言密切相关。不过,现代客家方言的特征有别于现代赣方言的特征,客家方言和赣方言都有资格作为现代汉语独立的大方言
方言的“娭(母也)”和客家方言的“(女哀)姐”
作者:林清书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称谓词  “娭  母也      女哀  姐”  湘方言  客家方言 
描述: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湘南流峰土话的归属
作者:欧阳国亮  期号:第6期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峰土话  音系特点  客家方言  系属 
描述:流峰土话是湘南土话的一种,系属待定。从语音、词汇、语法所呈现的一些特点及结合历史人文背景来看,流峰土话与客家方言颇具渊源,应是客家方言在湘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变体,当属客家话。
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作者:彭耀兰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与社会文化  功能语法  玉林话  古汉语 
描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介绍了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认为玉林话的古汉语现象的原因有:一是特殊的历史背景所致;二是唐宋以后自外省传进的粤方言及客家方言未能对玉林话造成主流影响;三是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秉塘话中的客家语音痕迹
作者:杨丕芳  期号:第4期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秉塘话  客家话  粤语  语言接触  多语人 
描述:的关键。
四县客家语的语音特色
作者:锺吉雄  期号:第419期 来源:师友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四县客家语的语音特色
陆川客家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
作者:李谱英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普通话  语音对应规律  陆川  国际音标  客家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  韵母  声母  人口普查 
描述:入的).陆川境内居民主要讲陆川客家话和陆川白话,这两种话分别是现汉语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的次方言.陆川客家话,在当地俗称新民话,也有称为“(亻崖)(ngai)”话或“勿改(mad gai)”话的,前两者
普通话语音、英语语音与英语听力水平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晓苑  期号:第5期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音水平  英语听力  关系 
描述:的听力教学模式。
祝枝山和客家方言
作者:田志军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祝枝山  正德《兴宁志》  客家方言 
描述:明代祝枝山所撰正德《兴宁志》记录了明代广东兴宁方言齐韵作灰、庚韵作阳以及‘杨’、‘王’不辨等特点,并和吴方言乃至明代官话作了比较。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客家方言的翻译
作者:何明清 王长兴  期号:第27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特征词  谚语  “三句半”  翻译 
描述:客家是中国汉族民系中一个独特而又稳定的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古词的音调,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汉语言及世界语言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客家特征词,谚语和独具客家特色的“三句半”出发浅谈客家方言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