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缘──读冯光钰先生八部著作
-
作者:周来达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缘》 读后感 冯氏 学术评论
-
描述: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冯光钰先生互赠书籍及阅读冯氏近十年来出版的八部著作后 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传播学”是冯氏创建的学说,其中由他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同 宗说”、“客家音乐融合说”、“本土腔说”。本文对“中国传统音乐传统学”的形成、特 别是他的学术观点和治学风格等作了评论。
-
五十载工艺创新推动农机农艺相融合--专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
-
作者:刘明
期号:第2期
来源:现代农业装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1959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原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研所)在英德成立。50多年来,茶研所承担着发展广东茶叶生产与茶叶科学研究的任务,成为推动广东茶叶发展的重要力量。
-
客家方言农业类古语词例释
-
作者:温美姬
期号:第5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农业类 古语词 例释
-
描述:本文主要从词语来源角度例释了部分客家方言农业类古语词,并以此管见客家方言继承古汉语的特点.其中某些词语本字前贤有不同意见者,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甄别,词义或词音在个别工具书中漏收的,本文也作了交代.
-
连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农业发展
-
作者:吴福瑞 黄水林 温晓洁
期号:第10期
来源:红土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带动战略 农业发展 品牌 特色农副产品 生产示范基地 农业大县 白鹜鸭 中国
-
描述:连城是个农业大县,农副产品极具特色,主要有红心地瓜干、白鹜鸭、黄兔、红衣花生、兰花、新泉豆腐等一系列特色农副产品。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兴农、商标富农,先后获得“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中国连城白鸭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客家美食名城”等荣誉,
-
从方言词语看客家农业文化的传统性与地域性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方言词语 农业文化 传统性 地域性
-
描述:本文通过对客家方言中的农业类词语的考察,发现了客家农业文化的两个明显特点:1.传统性:2.地域性.
-
客家农业社区的节庆和礼仪探析
-
作者:杨品优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西道教 安西康王 “敬神” “朝神”与“做会”
-
描述:历史上安西道教很繁盛,其中有茅山、先天、普安三派,康王在安西海螺寨显灵成神后,据说道士之间曾经发生了争抢康王神像的事件,为此康王下了岗背海螺寨,在上堡、中堡各甲(村)轮放、巡游,"敬神"、"朝神"与"做会"为安西康王的三大仪式活动。
-
《客方言》中的农业类词语浅析
-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词语 荷兰豆 说文 方言研究 农业文化 落花生 客家地区 真正意义 考证
-
描述:真正意义上的客家方言研究始于嘉庆初年镇平人(今蕉岭)黄钊的《石窟一征》,该书从考证词语的历史渊源角度出发,辑录了四百多个词语。光绪24年温仲和以此书作底本编成《嘉应州志》卷七《方言》。
-
教育部刘凤泰司长视察客家研究院
-
作者:张小聪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教育部 司长 客家 视察 副院长
-
描述:2006年6月30日上午,教育部刘凤泰司长在李俊夫书记、程飚院长、邱国锋副院长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客家研究院。刘司长在听完研究院简报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
一部集大成的名著——《粤东之风》
-
作者:刘佐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之风》 集大成 香港大学 名著 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大学 中国学术
-
描述:升讲座教授,1968年荣休,为珠海书院创立中国文史研究所,以所长、香港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卒于1978年。著作等身,成书40余种,论文200篇强。为唐史、民族史、交通史、香港史专家,客家学、族谱学始创者,国际汉学交流桥梁人物,五、六、七十七年代香港中国学术泰斗。[第一段]
-
后恋爱时代三部曲
-
作者:何小军
期号:第4期
来源:作文周刊(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恋爱的甜蜜,我就完成了结婚这个程序。 就如一句笑话说的那样,“第一次结婚没有经验”,要和先前并不熟悉的新娘子过好日子,今后该怎么办?迟到的恋爱便开始踏上征程。 我们的恋爱并不像戏文和电视剧中描写的那样,有银色月光下你追我赶的浪漫,有青青小河边甜言蜜语的呢喃,一切都是从繁重的农活儿开始的,插秧、割禾、砍柴、种菜……像《天仙配》中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个阶段,恋爱的主题就是“发现”,我们彼此都在寻找爱情的支点。在每一项农活儿中,我考察着她,她也研究着我。我慢慢地发现,我的新娘是那样的勤劳、善良、淳朴、秀外慧中、恬淑贤良。在我眼里,她具有客家女身上的所有优点。对这位“新人”,村子里的嫂、婶、姐妹们也很认同,很快我们家就成了她们纳鞋底、喝茶聚会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