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
作者:周思超
期号:第3期
来源:三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客家文化 SWOT分析 对策
-
描述:依据文献、网络、报纸等资料,通过SWOT分析法对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进行了优势、弱势、机遇以及威胁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励建立旅游微型企业、完善税收机制、全民营销、全力申遗的可行性建议。
-
梅州山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作者:周英华 刘聪英 李小琴 袁凌芳
期号:第2期
来源:临床护理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士/心理学
-
描述: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为寻求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梅州山区4所医院共8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山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在继续发扬客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
-
广西象州县壮族语言使用状况与民族心理分析
-
作者:李文波 刘静
期号:第4期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语言 使用特点 心理分析
-
描述:广西象州县以壮族为主 ,区域通用语言为壮话和桂柳话以及客家粤北话 (又称麻界话 )。文章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 ,总结出象州壮族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以下民族心理 :(一 )开放性 ;(二 )自觉的本民族语言传承意识 ;(三 )具有本民族的“语言情感” ;(四 )在双语使用中具有语言自卑心理。
-
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条件分析
-
作者:罗力生
期号:第10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艺术符号 产生条件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描述: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客家民俗艺术符号更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积淀了勤劳的客家人的生活感情和对生命的体验,其产生有必然的条件。本文在阐述客家民俗艺术符号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家民俗艺术符号产生的内外部条件。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初探:以桂南客家采茶戏为例
-
作者:黄静芳
期号:第2期
来源:成功(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桂南采茶戏
-
描述: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荼戏历史悠久,其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歌谣体音乐,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配以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构成了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已成为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姹紫嫣红的山茶花.
-
评李志曙的独唱音乐会
-
作者:严良堃
期号:第11期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歌曲 民歌 男低音 音乐会 广西 独唱 运用 客家山歌 短小 情绪发展
-
描述:酒歌作结。这些歌的特点是短小,各自成趣;经过恰当的选择,安排在一起唱,可以得到格调上的对比和变化,又能满足情绪发展上的要求。这个节目在编写和演唱上都是成功的。 他用半声(Sotto Voce)演唱了整首僮族民歌《摇篮曲》,意境较单一,然而唱得很匀净安恬。在另一首客家山歌《看不见道路返村中》中,他不拘于一般男低音的音色运用,在演唱高音衬腔时吸收了原
-
民族音乐文化的璀灿明珠:兴国山歌
-
作者:黄晓云
期号:第16期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兴国山歌 艺术特征 美学特色
-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中最具文化内涵、最有代表性的是兴国山歌。它曲调优美高亢,节奏自由流畅,内容生动形象,渗透了客家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是客家山歌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
赣南于都客家唢呐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杨鲁平 温桂生
期号:第3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客家人 唢呐 传承 赣南 工农红军 中原文明 客家文化
-
描述:于都,当年中央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也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它地处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素有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和赣州河东六县之母之称。自西晋五胡乱华时起,一批批陆续南迁的汉人辗转进入于都等地,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文明,更与当地土著畲族人相濡以沫,共同
-
粤北采茶戏唱腔音乐探析
-
作者:黄莉丽
期号:第2期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唱腔音乐 演唱风格
-
描述:时也具有相应的现实实践需要.
-
广东戏曲、曲艺与广东音乐
-
作者:黄锦培
期号:第12期
来源:人民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 广东省 广州方言 广东音乐 曲艺形式 客家方言 器乐曲 潮州 东晋 二簧
-
描述:它的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所唱曲目与腔调有二簧、梆子及昆腔,并且是用中州音(俗称舞台官话)来唱的,至近三十多年才渐改用广州方言来唱;但现在还有用官话唱的。在三十多年前,广东戏曲用官话唱时,曲调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