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作者:李斌  期号:第3期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生态环境  族群心理  现代化 
描述:历史上,赣州地区由于中原汉民不断迁入而形成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和行为模式上相应做出改变。其饮食文化的各要素都呈现出调适机制,从生存环境、族群心理和面对现代化三方面体现出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近年来赣南客家庙会研究述评
作者:董宝玉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庙会  述评 
描述:近年来,随着客家研究的日渐升温,关于赣南客家地区的庙会研究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中间涌现出了不少成果,但是也存在着研究的不足。通过梳理与述评,力图为赣南客家地区庙会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与途径。
赣南客家有关“时间”的民俗
作者:钟福民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时间  民俗 
描述:有关“时间”的民俗涉及岁时、节气、节会、时日观念等,它们形成一个亚文化系统.赣南客家有着丰富的时间观念和关于“时间”的民俗,并以活态的方式存续在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感情之中.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赣南客家人关于“时间”的民俗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
认表亲:赣南畲族拓展“社会圈子”的实践
作者:蓝希瑜  期号:第1期 来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畲族  “认表亲”  拟制亲属关系  “社会圈子” 
描述:"认表亲"是赣南畲族的一民俗事象,究其本质它是赣南畲人扩展"社会圈子"的实践,更是"小姓"畲人的一种社会适用策略。通过认表亲,畲人与"非亲非戚"的陌生世界建构起一种基于血亲和姻亲的拟制亲属关系,与他群建立起"亲属般"的族群关系。
万安县客方言中的“紧”和“哩”
作者:陈建锋  期号:第1期 来源: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安县  赣方言  客家方言     
描述:“紧”和“哩”是万安县客方言中比较有特点的语法词语,两个词语都有三种不同的用法,其中“紧3”和“哩3”更能体现方言特色,由此说明万安县境内方言受到客家方言的影响较多。
赣南客家歌舞原生态艺术成分特点初探
作者:燕录音 杨林  期号:第24期 来源:飞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赣南客家歌舞是赣南客家先民在长期的劳动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典型而浓郁的客家乡土气息,处处彰显出神秘而迷人的原生态艺术成分,这种原生态
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
作者:张景  期号:第10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城赣州  七里镇窑  陶瓷 
描述:赣州七里镇窑创烧于晚唐,两宋为繁荣期,入元后渐衰落,明中期终烧,烧窑时间长达五百多年。本文拟从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水陆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窑工的加入等四个方面分析宋代时赣州七里镇窑兴盛的原因。
瘅疠、动乱和口迁移对宋代赣南的影响
作者:李云彪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宋代  迁移  动乱  石城 
描述:今天的赣南,涵盖了宋代的虔州府和南安军,共辖13县。以虔州城为中心,中部包括赣县和雩都2县,北部包括兴国、虔化和石城3县,东部包括瑞金和会昌2县,南部包括安远、虔南和信丰3县,西部包括南康、上犹和大庾3县。
赣南采茶戏曲调来源的丰富性及其文化学解释
作者:王沥沥  期号:第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曲调来源  客家民系形成 
描述:文章从江西赣南采茶戏曲牌音乐的风格多元性特点出发,在音乐分析的基础上寻求其内在的文化原因,揭示了赣南采茶戏曲牌音乐的风格形成与赣南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之间的相互关联。
以赣县为例,对当前县城规划区域查违拆违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许来京  期号:第2期 来源:城建监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县  县城  规划区  江西省 
描述:赣县地处江西省南部,是千里赣江第一县,环绕赣州市区,县城依山傍水、秀美宜居,被誉为“世界客家摇篮,休闲养身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