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粤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美
作者:傅志毅 王亚  期号:第2期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  客家  传统民居  建筑美 
描述:粤北客家传统民居是具有强大防御功能与独特审美特质的客家聚居建筑,其建筑美体现在建筑选址的自然和谐之生态美,建筑肌理的天然质朴美,建筑的造型与空间组合美,建筑装饰的伦理教化美。
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
作者:陈仪平  期号:第15期 来源:商场现代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屋  旅游  开发状况  对策 
描述:客家围屋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却存在开发不充分,客源开拓不够力,主题不突出,管理较混乱等诸多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精心开发,和谐开发,对外加强宣传营销,对内加强管理,创新机制等措施。
客家人的头脑、智慧与精神:从中国与东南亚华人族群说起
作者:彭会资  期号:第1期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视野思维空间  头脑可塑性  多种语言  智慧涌流  客家精神 
描述:维、系统比较思维;智慧的累积及其涌流的基础、条件、机遇、过程及个人素质、时代背景;客家精神的守成性与开创性,表现为远离中原而又怀念中原、财富创造过程的能收能放、带着"和"字进入多元文化之境,有助于共建和谐世界,促进全球高级智慧的集成与提升。
论赣南客家城市滨江景观形象设计与定位
作者:刘玉宝 丘昭元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滨江景观  客家人文  生态景观 
描述:三江两岸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与细部设计,并选择赣南客家古城滨江局部进行个案分析与探讨,力求营造具有客家人文特色的生态景观和人性化、艺术化的和谐人居环境。
研陶学陶师陶 二中陶花处处开:永定二中学陶活动侧记
作者:张龙书 王芬 陈锦月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陶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初级中学  永定县  文化内涵  教育理论  办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  客家土楼  本土文化 
描述:为动力,以校本文化为依托,学爿、研究伟大人民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充分挖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作为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进行生活教育,真教真学做真人,着力构建和谐学校,提升办学品味而不断努力。
QSC网络音频系统在惠州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应用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育场  扩声系统  音频系统  奥林匹克体育  主控系统  功率放大器  网络  音频处理  音频信号  网球 
描述:岭南客家围屋和客家斗笠造型,体现人文、绿色、和谐的主题和惠州本土文化气息,是一座节能环保的现代化体育场,场馆设计和施工采用大量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节能环保系统。
建设连城县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对策与思考
作者:项腾荣  期号:第18期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发展现状  对策思考  连城县 
描述:经济,更具发展潜力和魅力。连城县发展生态型旅游城市,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它对提高城镇水平,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连城县
比较文学与台湾文学
作者:叶维廉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文学研究雧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不同反思的交相互照互识  根本歧异的并存  原住民文化  文学的原始风貌在汉人  日本人殖民下的亏损与重建  在地化的汉诗  复杂的情结  身心错折  纠缠记忆  理想原乡的寻索  冷战时期的镇压  文字检查的内在化  创造性的晦涩  多义性的象徵与借语  借声 
描述:地揭露文化與文化間爭戰共生的跡線。臺灣文學的研究也不例外。 乙篇:臺灣作為東亞的一員,作為以中文為主要表達的文學,以上揭櫫的問題自然都要考慮。但臺灣文學有其構成的獨特的歷史的線索和與中國不同的問題
乐观无忧享百年
作者:梁智华  期号:第12期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勿里洞槟港岛。邦加勿里洞是印尼的一个省,由邦加岛和勿里洞岛组成,与南苏门答腊省隔海相望,在全省人口中华人占了四分之一,华人文化影响深远。1926年,18岁的林友花经人介绍与
论民间信仰对客家传统社会的调控功能
作者:罗勇  期号:第7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客家  传统社会  调控  负面影响 
描述:在客家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它能有效地调控祖先崇拜对传统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与安宁。因此,客家传统社会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也总是以传统社会为依存;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