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405)
报纸(1011)
学位论文(877)
视频(92)
图书(69)
会议论文(47)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405)
报纸 (1011)
学位论文 (877)
视频 (92)
图书 (69)
会议论文 (47)
按年份分组
2014(1820)
2013(243)
2011(281)
2010(257)
2009(160)
2008(127)
2007(92)
2005(40)
2004(27)
2002(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989)
嘉应学院学报(69)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3)
北京:中华书局(2)
东南传播(2)
现代园艺(1)
中国广告学刊(1)
艺术研究期刊(1)
文学教育(中)(1)
设计学研究(1)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精神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启示
作者:罗建和 曹知博  期号:第7期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精神  标志设计 
描述:通过对客家文化内涵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及对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文化精神和建筑特征分析,探讨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哲理文化内涵特色融入现代标志的意义,对现代标志的借鉴,以及设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寻求一些新的设计思路,赋予标志新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生命力,传承新的中国元素理念。
福建土楼旅游服务标准化现状与对策
作者:王树佩  期号:第25期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文化  问题  对策 
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2008年7月,以永定土楼为代表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土楼旅游人数日益增加,福建土楼旅游业成为永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逐渐显现,文章分析了福建、土楼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基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构想:河源市滨江大道(朱
作者:李健美  期号:第16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  文化  滨水景观  景观设计 
描述:对河源市城市文化特色进行分析, 探讨河源客家文化及恐龙文化对滨水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 以河源市滨江大道(朱河桥—迎客大道段)景观设计为例,在现状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滨水景观设计对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客家五星级酒店建筑设计实例探究
作者:谢锦青  期号:第17期 来源:建筑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店建筑  客家文化  设计理念  总体布局 
描述:文章主要结合某五星级大酒店建筑设计实例,客家文化在酒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充分体现客家地域文化、当地居住文化等各种元素,探索和引领各地酒店发展趋向的客家文化建筑形态。
深圳观澜贵湖塘老围调查研究
作者:吴翠明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名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村  驳廊天井屋  宝安类型民居  文化传统 
描述:本文从平面布局、风水歪门及围墙、祠堂私塾及炮楼、民居等四个方面,对深圳一处古村落“贵湖塘老围”进行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并以其为例,分析了自清康熙“迁海复界”后南迁客家人对当地宝安类型民居的改造,由此对当今部分学者和文化部门关于深港地区大量存在的“客家围村”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
广东“客家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国辉  期号:第4期 来源:体育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客家拳  发展  对策 
描述:本文以广东“客家拳”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及走访调查,对广东“客家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填补历史空白,梳理承传脉络;“民间—高校”合力,搭建承传发展平台;依托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提升“客家拳”的影响力;利用“非遗”契机,争取政策庇护等对策建议,希望达到保护和发展广东“客家拳”的目的.
洛带客家吉祥纹样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骆双  期号:第5期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带客家  传统吉祥纹样  旅游产品 
描述:成都洛带古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本文深入研究洛带客家传统吉祥纹样,详细分析洛带客家纹样与中国传统纹样和其他客家地区传统吉祥纹样的区别,针对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同质化、重复化、无特色性的现象,提取洛带传统吉祥纹样运用到旅游产品中去,设计出独具洛带客家特色的旅游产品。
浅议人口迁移下的客家民间艺术文化传播与融合--以客家女子传
作者:任柏安  期号:第4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客家服饰 
描述:通过对客家女子传统服饰的分析可知,在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人口迁移只是作为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出现的,人口迁移本身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民间艺术的传播、扩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真正决定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却是迁入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由现实的生活要求衍生出了相对的民间艺术文化。
关于河洛文化与“河洛学”
作者:崔灿  期号:第1期 来源:河洛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河洛文化  地域文化  中原官话  洛学  春秋战国时期  少数民族语言  方言学  割据势力  宗法制度  区域文化 
描述: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都是古代中原官话传播到南方,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现在的中原方言与现在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母子关系,因为它们的根都是古代中原官话。古代中原官话是源,现代各方言都是流。那么,对我国的地域文化是否也可以如此分析、认识?[第一段]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木探索
作者:刘小兰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山歌  演唱艺术  唱法 
描述:赣南客家山歌是民间艺苑中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本文以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探索为突破口,从它的声腔.助词等演唱艺术,探讨其发声运气技巧,并对其起源及形态特征进行分析.这对总结传承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