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844例客家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
作者:李群珍 黄小平 覃清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孕产妇 肝炎病毒 乙型 表面抗原 血清学标志物
-
描述:例,阳性率为5.31%;陆川县客家孕产妇19722例,HBsAg检测阳性1422例,阳性率为7.21%。结论客家孕产妇HBsAg阳性率较低,但仍需强化阻断母婴传播措施,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GIS支持下粤闽赣边区客家居住区空间分布特征
-
作者:胡华科 郑春燕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Hakka the Guangdong Fujian Jiangxi border region spatial analysis GIS
-
描述:1.前言客家,是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今天的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并主要聚居于大陆的赣闽粤边区(1-4)。客家文化研究也逐渐形成了一门学说,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
-
“男建功名树桅杆”
-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12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桅杆 客家地区 文化内涵 客家人 旗杆 风向标 科举 谚语 徐坊 牌坊
-
描述:客家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桅杆本是船上的设备,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客家地区在陆地上树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
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应用研究
-
作者:李霄鹤 兰思仁 董建文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聚落空间生态位 闽台 传统聚落景观区划
-
描述:圈;开发闽北的综合文化观光休闲游、闽西的客家文化探秘体验游、闽南的台湾同胞入闽寻根探祖游、台湾的大陆同胞访台品渊源访亲游和高山族文化访古体验游等闽台区域传统文化旅游精品;推进传统聚落在保护中的合理开发等对策建议。
-
高雄版“非诚勿扰”别样精彩
-
作者:张燕娟
期号:第9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话 台湾 海峡两岸 女青年 大陆 高雄 客家人 园区 会员
-
描述:办12年来,首次在高雄举办.过去12年里,累计有上万人次参加过丰富多元的联谊活动.七夕牵手会已经成为福建乃至大陆美誉度甚佳、影响力颇高的两岸民间交流品牌,成就了不少两岸青年联姻佳话.今年,客家情缘宝岛再续.
-
新碟荟萃
-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音响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推土机 歌手 红色 客家 经典 行星 草原 公转 海滩 儿歌
-
描述:《红色推土机》歌手:群星《红色推土机》专辑是公益性质的,26个歌手,26曲童谣。如果说每首歌都是颗行星,那么为之公转的核心,就是一个等待帮助的孩子。专辑涵盖了广阔的地域性,有南方五条人的客家儿歌,上海滩小毛驴陆晨
-
好客苗栗:魅力客家风情游
-
作者:张桦 雅萍
期号:第7期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风情 台湾岛 大陆移民 沿海地区 客家人 “客” 总人口
-
描述:有一句话叫——逢山必有“客”,早期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客家人多择山而居,位于台湾岛北部偏南沿海地区的苗栗县是台湾的三大客家庄之一,客家人占总人口七成左右,由于山多、田少,素有“山城”之称。
-
宋代赣州七里镇窑兴盛原因探析
-
作者:张景
期号:第10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城赣州 七里镇窑 陶瓷
-
描述:赣州七里镇窑创烧于晚唐,两宋为繁荣期,入元后渐衰落,明中期终烧,烧窑时间长达五百多年。本文拟从丰富的原材料、便利的水陆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来窑工的加入等四个方面分析宋代时赣州七里镇窑兴盛的原因。
-
明末清初粤东客家乡村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中心
-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明末清初 乡村社会 粤东客家 大埔县 乡绅阶层 社会发展 经济开发
-
描述:社会逐渐被乡绅阶层控制的重要转折时期。”但对于乡绅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且他们的分析多以沿海的韩江三角洲为参照,对于广大内陆山区则关照较少。[第一段]
-
罗香林教授撰作《客家研究导论》的过程
-
作者:罗文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罗香林 导论 《民国日报》 学术刊物 书评 出版
-
描述:引言
罗香林所著《客家研究导论》在民国廿二年出版后,迅速引起国人热烈的反应,在全国各地报章上,学术刊物上,书评陆续出现。评论该书的人士,一般都对该书作极高的评价。如谢幼伟先生在《民国日报》所发表的书评:[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