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山花放异彩——浅析贵州山歌的多元性
-
作者:温萍
期号:第4期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多元性 贵州遵义 遵义地区 起伏跌宕 高原 春秋战国时期 土著文化 黔北 公元前
-
描述:贵州山歌是流行在黔北遵义地区境内的汉族(客家)山歌,它是高原上的一朵奇葩,其旋律简朴,格调清新,高亢舒展,起伏跌宕,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真挚、朴素的情思。贵州山歌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社会和历史等复杂的背景。遵义是座历史名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八四一年至公元前二二一年)属梁州南徼。当时就有古
-
论广西贺州客家民歌的相似性音乐发展原则
-
作者:谢育坚
期号:第29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歌 相似性 乐句 分节歌 变唱曲
-
描述:通过对收集到的二十多首贺州客家民歌进行分析,发现其不管是乐段内部乐句间或多乐段歌曲中乐段与乐段之间都大量地运用相似性的音乐发展手法。经过统计发现,运用了这样的音乐发展手法的歌曲约占收集到的歌曲的65%。
-
福建圆形土楼光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
作者:袁炯炯 陈沂 赵红利
期号:第5期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圆形土楼 传统民居 生态适应性 光环境 福建
-
描述:;在居民白天活动频繁的区域的太阳直射光和反射光照度充分,利于居民活动;土楼独特的空间形式和建筑材料使得其内部光环境的亮度对比度适中,减少了眩光级的可能性,光环境舒适度高.
-
广东传统民居地域性特点的思考
-
作者:曹赢丹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性 广府民居 客家民居 潮汕民居 钟楼村 围龙屋 四点金
-
描述:通过对广东典型传统民居(广府民居、客家民居、潮汕民居)的地域分布及代表性民居的建筑形态研究,思考其地域性文化与建筑形态之间的密切关联.
-
从生态适应性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可持续性发展
-
作者:马骏
期号:第5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生态适应性 可持续发展
-
描述:文章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对象,分析了其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建筑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技术在客家土楼中的应用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
客家方言名词语法性对事物性别编码与分类的影响
-
作者:侯秋霞 张积家
期号:第4期
来源:心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法性 性别编码 分类
-
描述:法性标记加强了被试对事物性别编码的倾向。对大多数有语法性标记的事物,性别编码同语法性标记一致。(2)客家方言讲话者对事物的性别编码存在着性别差异。(3)客家方言名词的语法性对客家方言讲话者对事物的分类有一定影响,它影响类别内成员聚集的紧密程度。
-
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
作者:黄永珍
期号:第6期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旅游 开发 价值
-
描述: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累,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最引人注目、最为优秀并最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将有利于促进深圳特区旅游经济发展,彰显客家山歌的魅力。
-
移民、血缘与信仰变迁:以台湾客家巫氏为例
-
作者:吴巍巍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血缘 信仰变迁 台湾 客家巫氏
-
描述: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有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
-
客家文化背景下幸福梅州软实力建设三题议
-
作者:徐春根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背景 梅州 幸福 客家 软实力 交通基础设施 优秀传统文化 基础性作用
-
描述:平衡等,也包括软件建设如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法治意识与科学人文素养、发展教育、提升人们道德境界等等;同时,幸福梅州建设需要梅州人民的广泛参与,以及有关方面如海内外、市内外乡贤等的大力支持;幸福梅州建设不能无视客家文化背景,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
民俗传承的地方性研究:以客家乡村社会为个案
-
作者:刘晓春
期号:第1期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俗传承 地方性 大传统 小传统 社区
-
描述:民俗学研究正面临着多门学科的挑战,其根本的方法论缺陷在于将民间文化从民众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本文试图以客家乡村社会为个案,从民俗传承的基本社区、民俗传承的主体、主体在具体时空坐落中的民俗传承与创造、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论述了民俗传承的地方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