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谁来救救年迈的客家围屋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围屋成危房,人大代

谁来救救年迈的客家围屋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围屋成危房,人大代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8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HA05惠州读本热闻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镇隆镇的客家围屋。

惠州两会之热点点击

●建议:关于抢救和保护惠阳区客家围屋的议案

●建议人:曾克勤等30多名人大代表

●案由:客家围屋具有很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惠阳区大多保护完好。但部分围屋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典型大塘世居几成一座“空城”

大塘世居客家围屋位于惠阳区新圩镇新丰村塘口村民小组,大塘世居客家围屋是曾姓民居。据曾家族谱记载,大塘世居客家围屋建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客家围屋,有200多间房子,清代已居住400多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居住人数逾600人。

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生活在大塘世居客家围屋的曾姓村民陆续搬离围屋,大塘世居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早几年还租给外地人居住,但近10余年来由于房屋破烂不堪,连外地人也不敢在此住了。近年来,风雨侵蚀,大塘世居客家围屋内部分房屋已经倒塌,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部分瓦面全部倾覆,围屋内蛇鼠出没,污水横流,瓦砾满地,杂草丛生,历尽170多年风雨的大塘世居,如今大部分是危房,如不进行及时保护,古老的围屋很可能在三两年内倒塌殆尽,成为一片废墟。

现状仅存的围屋塌损严重

客家围屋是古老的客家民系世代繁衍生存的居所,是客家人对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独特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惠阳区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目前尚有100多座客家围屋,如,较为典型的代表有:镇隆镇的崇林世居、秋长的会龙楼和碧滟楼、良井镇霞角村的客家围屋及新圩镇的大塘世居等客家围屋。

然而,在仅存的客家围屋中,有许多由于经历了百年沧桑、风吹雨打、雷击火焚、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塌损严重,瓦砾满地,杂草丛生。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已刻不容缓。

尴尬缺钱维修成泡影

部分村民曾提出客人出钱修缮自己的房子,但围屋均是一墙连两户,户户相连,只有部分人修根本不起作用,邻居不修照样株连别户。据悉,村干部曾经提议动员所有人出钱修,但由于一些残疾人户或孤儿寡母、孤寡老人、疾病缠身的贫困户又无法出钱,因而此动议也无法落实。

代表建议

争取更多围屋成文保单位

如何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做好抢救和保护客家围屋工作?在本次的“两会”上,曾克勤等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如下6点建议:

(一)由市、区人大、政府等部门牵头,成立保护客家围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士对惠阳区现有的客家围屋进行调查,造册登记,分轻重缓急,用10年时间分期分批进行维修保护。

(二)申报一批客家围屋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广东省古村落”,争取有更多的客家围屋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由市、区财政每年拨出客家围屋抢救与保护专项资金,对有悠久历史并有一定社会地位及知名度但目前已濒临倒塌急需抢救维修的客家围屋(例如大塘世居)进行抢救性维修。

(四)发动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和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识之士为客家围屋抢救与保护捐款捐物。

(五)加大围屋的保护力度。对确定为保护单位的围屋予以公布,竖立标志说明,制定保护措施。

(六)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在对它的旅游产品属性科学定位后,进行必要的包装、宣传、推介,然后再利用经营利润进一步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