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古汀州迈步向前进 红土地发展势如虹 海西客家首府:山

古汀州迈步向前进 红土地发展势如虹 海西客家首府:山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二十一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海西客家首府:山清水秀业兴民富安定和谐

古汀州迈步向前进 红土地发展势如虹

中共长汀县委书记卢

德明长汀县人民政府县长林旭

 

  长汀历史悠久,自盛唐到清末,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红色革命圣地,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悠久的历史为长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前的长汀经济落后,交通信息闭塞,人民生活贫困,产粮不能自给。建国六十年来,长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创业革命传统,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长汀。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汀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县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总量迅速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长汀县加快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被省、市总结为“长汀现象”。2005年-2007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建国六十年来,长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778万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52.96亿元,增长80.19 倍,年均增长11.4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增长26.03倍,年均增长10.52%%;第二产业增加值19.72亿元,增长262.38倍,年均增长18.49 %%;第三产业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249.63倍,年均增长18.3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2元增长到2008年的12886元,年均增长9.79%%。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结构日趋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呈现第一产业比重逐渐减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的趋势。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49年的59.8:20.1:20.1调整为2008年的32.1:37.2:30.7。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造血”功能逐步增强。1952年全县财政收入仅46万元,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3.36亿元,比1952年增长729倍,年均增长9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02亿元 ,比1994年的3921万元增长4.16倍,年均增长11.6%%。

农村发展日新月异

建国以后,长汀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长汀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较大的调整,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也从单一的粮食和蔬菜增加到经济作物,如烤烟、油茶、茶叶、果树和食用菌等。近十年来,长汀县把建设绿色生态县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主线,于2001年成立了“长汀县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农业各产业统一纳入无公害绿色农业的生产范畴,走“品牌、基地、市场”的路子,品牌打造、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等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远山公司现拥有10个“绿标”、12个无公害食品标志使用权,远山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2008年,引进米兰春天集团整体嫁接、运营远山公司,实现远山公司市场化运作,扩大了远山品牌影响力,远山农业实现产值1.68亿元;成功引进福建森宝食品集团建设“肉鸡产业链”和“生猪产业链”项目,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烤烟、竹业、油茶种植规模迅猛增长,被列为国家竹业和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县。大力推广“五新”技术,被列为全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和省级五新技术推广示范县。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亿元,比1949年增长286.29倍,年均增长10.09%%。

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

长汀县认真贯彻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海西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牢牢把握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和向外辐射转移之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培植壮大县域经济,形成了以纺织、机械电子、稀土、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2+2”工业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新兴的纺织基地、机械工业基地、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目前,长汀经济开发区下设腾飞区、工业新区、河田新区三个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产业提升的重要平台,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0多家,安踏、利郎、鸿程、南益、华平等众多知名企业落户于此。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0.25亿元,同比增长31.3%%。比1949年增长1554.7倍,年均增长13.3%%。其中:“2+2”产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6.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1.2%%,增长贡献率达99%%。2005年5月,长汀的纺织产业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名单。

对外开放逐步拓展

建国初期,长汀县基本上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外贸易规模极小,利用外资基本是空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汀县致力于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铺设投资平台,除出台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外,还建立和完善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外商的“保姆式”服务体系,吸引外商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从1984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长汀起到2008年,全县累计引进外资企业97家,实际利用外资5792万美元,外贸出口总值8618万美元。

随着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来汀探亲、旅游、洽谈贸易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逐年增加,2008年全县共接待境外游客280人次,其中华侨和港澳台胞168 人次,比1985年增长3.1倍。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交通能力显著增强。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快速实施,319国道全线改造完成,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完成县城等主要县道和通乡公路的“黑色化”改造和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战备公路全线竣工,构筑起长汀县“一横(319国道)、一纵(省道)、一环(县乡道)”的四通八达公路网。全县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08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2063公里,增长4.1倍,累计增加1555公里。2005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的赣龙铁路填补长汀交通史上无铁路的空白。目前,赣龙铁路复线和长(汀)泉(州)铁路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宁至长汀高速公路项目已列入海西高速网规划。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到2008年末,初步建成覆盖全县、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通讯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由2000年的54000户增加到2008年的82459户,增长54%%。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由1995年的234户增加到2008年的165005户,增长704倍。全县290个行政村全部通邮。

水电设施不断完善。建设达标城区防洪堤37.1公里和沿江乡镇防洪堤20.36公里,排涝闸30座,排涝泵4座,大大提高了抗洪能力。电源电网建设进程加快,至2008年,全县共建电站124座,装机容量92307千瓦。220伏策武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110千伏北效变电站建成投产。实现了村村通电,电力由原来供应不足到供应充足并对外供应。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注重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实施民生、民心工程,让更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构建和谐新长汀。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制度,而且覆盖面不断扩大,费率逐渐提高。不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被评为“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单位”。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创新实施新农合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2007-2009年连续三年参合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全面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加快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被列入全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试点县。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积极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新建新民小学等农民工学校,积极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便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两免一补”和城市免除学杂费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全省率先组建的县级“120”急救中心建成并投入运作,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及14个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项目,大力实施“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项目”。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了第七批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历史文化名乡、名村申报工作;完成9000多户城市有线数字电视和120个行政村无线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接力在长汀境内的各项传递活动;实施了28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11个全民健身点建设。

环保、计生、国土工作成效显著。汀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计生工作连续17年完成省下达人口控制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国土资源工作得到有力加强,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硕果累累。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海西发展优势更为凸显,前景更为广阔,长汀也将站在更新、更高的历史平台上,乘着新一轮大发展的东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把长汀建设成为山清水秀、业兴民富、安定和谐的海峡西岸西部名城而努力!

 

 

 

抓好“三农”促增收

策武万亩银杏基地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撑下,长汀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工作。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8.13亿元,比增5.3%%。

农林综合改革继续深化,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林业投融资改革,发放林业小额贷款3200万元,受益农户1080户。长汀被列为全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和全省“五新”技术推广示范县,引导鼓励农户购置农机具1600多台套,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点40多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30多项,推广种植超级稻3万亩。加快建设35个“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涌现出多个千亩种植大户。及时兑现惠农政策,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144万元,发放农民购置农机补贴45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446万元。积极开展新型农村服务体系试点工作,17个乡镇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古城、铁长、四都被列为省级“三农”服务中心试点乡镇。积极探索村企联建新模式,共有71个村与80多家企业结对,累计解决1.3万人就业,人年均增收1万多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9家,带动周边农户6万多户,助农年增收1500万元以上。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重点抓好中央统战部扶持的河田南山下试点村,2个“百村示范”联系点,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3个村庄整理试点村和17个县级新农村工作。上半年春收粮食3.5万亩,总产9998吨,亩产288公斤,分别比增27.5%%、22.55%%;已收早稻17.38万亩,总产6.87万吨,落实种烟8.12万亩,预计收购烤烟22万担。上半年,全县农民现金收入2230元,比增10.6%%.

关注民心重民生

盼盼食品包装车间

长汀县坚持把关注民心,着力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汀县紧急行动,迅速摸清了返乡农民工数量和本地企业缺工情况,充分利用春节招工的黄金时间,将服务窗口向乡村、企业延伸,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提供优质服务,满足了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明显。上半年,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53人,城镇新增就业234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比目标任务下降0.28个百分点。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市列入低保1461户3812人,农村列入低保6695户18072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及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目标。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省启动最快、实施最好、争取资金最多,被列入全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试点县。目前第一期350套廉租房已交付使用,二期总投资3.3亿元,建设2800套的保障性住房已动工建设,首批320套廉租房将于10月完工。新农合参合农民突破40万人,参合率达99.5%%,其中11个乡镇参合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照新农合,实行统一筹资标准和补偿标准,两套路径实施,两个窗口办公。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投资450万元的新桥卫生精神病院大楼已投入使用;总投资3000余万元,已争取中央补助1200万元的汀州医院外科综合大楼工程已开工建设,涂坊中心卫生院病房大楼、河田、濯田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及医疗污水处理项目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妇幼信息网络管理数字化系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央新增资金的濯田镇、三洲乡、羊牯乡等7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图书馆建设、中国海峡博物馆,筹建汀州客家艺术团及汀州博物馆改版的前期工作顺利进行。

突出工业保增长

金龙稀土车间一角

长汀县按照“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2008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2亿元,同比现价增长23.9%%,工业增加值8.5亿元,比增16.6%%。

主导产业实力增强,领军企业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纺织、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2+2”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1.2%%。今年上半年“2+2”主导产业规模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11家,上半年新增16家,产值上亿元企业2008年达15家,今年可望达18家。“2+2”产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安踏、凯鲍、虔东、盼盼等龙头企业产值均在亿元以上。今年以来,“2+2”主导产业狠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产业向培育打造品牌、生产高档面料转型;机械电子产业实现了向高附加值专业汽车转型提升,凯鲍汽车积极参股新龙马股份公司,已具有中重卡生产产能,卡鑫隆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等8项技术列入市技术创新计划,民康食品、台帆机电已列入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盼盼食品、飞驰机械、凯鲍汽车3家企业成立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金龙稀土公司的三基色荧光粉、贮氢电池和贮氢合金填补省内空白。长汀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建设顺利实施,规划建设为轻纺工业园区、机械电子工业园区、稀土精深加工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特色食品加工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上半年,长汀经济开发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9.7亿元,比增33.8%%,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92%%,完成税收6846万元,比增20%%。

保护生态美环境

三洲万亩杨梅

长汀县持续抓好生态保护,扎扎实实实施森林资源培育和水土流失治理,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实施汀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同时实施长汀段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景区林分改造工程、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建设,在去年完成植树造林3.39万亩基础上,今年完成植树造林工程5.1万亩。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民生工程”、“生存工程”、“发展工程”和“基础工程”,抓紧抓实,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在1983-1999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5.35万亩基础上,到2008年九年治理99.3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57.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例由1999年的23.8%%减少到现在的11.4%%,有9个乡镇118个村21万人得到实惠。基本完成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水土流失任务,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81.4%%。

扎实开展汀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成立了县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长汀县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治理、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城乡排污及污水处理、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化汀江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项治理,不断加大汀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和水资源保护力度,特别是总投资7800万元的长汀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续建工程顺利实施,提前6个月在全省县级第一个建成并投入试运行,从而确保了长汀城区汀江水质优良达标。工业节能降耗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7.3%%,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25千克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少47千克,大大改善了环境。

文明建设创品牌

长汀县创新思路,铸造品牌,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六届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优胜、一级达标)县城”,“省级文明先进县”,被市民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长汀经济社会发展“十大成果”。策武乡南坑村连续两届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长汀县在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等主题活动,大力培育“长汀精神”的同时,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创建品牌,着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打造“非公企业创建文明单位”品牌。县文明办挂钩经济开发区腾飞区和工业新区,联合开发区管委会帮助创建企业制定文明职工等评比管理规定,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现有5家非公企业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窗口),长汀县龙洲量贩有限公司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打造“村企联建”共建农村精神文明品牌。按照“共谋经济发展,共育生态文明,共办社会事业,共建乡风文明,共解热点难点,共创社会和谐”的创建思路,至今全县共有80多家企业与71个行政村结成共建对子,参盟企业共向结对村捐资1000余万元,累计解决2万余人就业,促进了农村“改陋习,讲文明”新风形成。打造“文明春风暖万家”品牌。开办“文明春风暖万家爱心超市”,率先向全国发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并当场为灾区捐款献爱心,组建长汀县文明志愿总队、“文明督查队”和“文明劝导队”,大力开展各项道德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级文明单位共为四川灾区捐资162.9万元,市民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