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从广州驱车,刚进入梅城12公里的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

从广州驱车,刚进入梅城12公里的205国道旁,有一棵枝叶繁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10版:旅游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丘黎明

 【漫游客都】 

古老的小村庄传说故事多

侨乡村,三面环山,满眼苍翠,小河潺潺,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在这小小的村落里,留下了不少百年老屋、百年私塾、百年银杏等客家人百年的记忆和见证。

走入村口,一座“十厅九井”的方形围屋屹立在眼前,屋顶升起袅袅的白烟,犹如一个手握烟斗、历经沧桑的老人,正在向人们诉说着悠悠的客家历史,眼里饱含着浓浓的客家乡情。

推开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走进梅县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南华又庐。方正的外形,四面围墙相护,屋前一条小溪缓缓流过,1万多平方米的屋子,共118间房,分为上、中、下三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墙上两排悬挂的红灯笼为屋子平添了几分暖意。100多年前,年仅17岁的潘祥初为了生计,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积累了一笔财富,回到香港和亲戚合作开办了“万通安记”——当时香港有名的钱庄。从清光绪三十年开始,从海外运回了水泥、石灰、玻璃、铁花等上等建材建造此屋,历时18年之久。潘祥初8个儿子分别居住在“中、兴、伊、始、长、其、发、祥”八堂内,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人称“十厅九井”,又有“屋中屋”之称。

在村子的右边,一座百年历史的毅成公家塾,木棚瓦面,庄严而静穆,它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重要历史见证。客家人由于举族迁徙,故形成了其聚族而居、聚族而教的习俗,在每个古村落甚至大围屋中都设有学堂、私塾。毅成公家塾由潘氏侨胞潘立斋、潘祥初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出资建造,是梅县南口镇安仁学校的前身。私塾巧妙地利用山坡地而建,前为“回”字形二层建筑,中间空地为花圃,便于采光美化,后为单层建筑,前后与大山融为一体,故楼下楼上的厅房并不一一对应,而围墙西式漏窗上的梅花和铜钱,则寓意了客家人告诫子孙“梅花香自苦寒来”、“书中自有黄金屋”。

私塾内两株随同建房而种的浓郁苍翠、高耸挺拔的鸳鸯银杏树,百年来的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斑斑痕迹。这里曾经桃李芬芳满天下,近代的潘立斋、潘祥初等一批知名华侨企业家,与杨振宁齐名的世界量子化学专家潘毓刚教授、经济学家潘汝瑶教授以及潘奋南、潘嵩保、潘铎元、潘君勉等一批专家教授、军政要人和富商巨贾都从这家百年的私塾中走向世界。

古老的小村庄围屋上百座

侨乡村作为客家世界的第一古村落,除了其历史源远流长,更主要是保留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客家围屋建筑。

在方圆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百座保存完好的、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客家围屋错落有致,依山而建,有杠式楼、堂横屋、椭圆围、围龙屋、八角楼,还有中西合璧式围楼等,这里成为客属地区中围屋建筑保存最完整、规模最集中、最富有特色的古村落,被专家、记者、作家、游客称之为“客家围屋的博物馆”。

在这些客家特色围屋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客家围龙屋。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也是在世界客都梅州存量最大的民居。

在这些古朴典雅的客家围屋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馨堂”了。“德馨堂”是印尼华侨潘立斋于1905年始建,1917年全面建成,是一座两堂四横两围龙建筑,房间布局为通廊结构,整座围屋布局严谨规范,建筑造型独特,屋内雕龙画凤,装饰讲究精美,环境幽雅。它利用斜坡,前低后高地建“花头”围龙。前面有长方形禾坪,禾坪下有长方形绿化地,门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屋后有一座果园,栽种岭南佳果。该屋的特点是两层围龙,内围与外围相通,外围与内围之间的距离较狭窄,地板用三合土夯实。全屋占地面积为7500平方米,共有66间8厅。最令人称赞的是屋内的“之”字形下水道设计,管道相互连接将水汇聚在天井,再由天井的排水道排出。

客家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围龙屋的建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布局严谨、庄重。围龙屋的建筑方法和形式是客家先民对中原文化传统的继承,对中原汉族的民居、庄园和府第式的传承、对血缘的认同。由于客家人举族迁徙,形成了聚族而居,一座围屋便是一个客家姓氏的小社会,所以又称“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

 古老的小村庄名气扬四方

侨乡村很早就因其典型的建筑群落而出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桂系军阀白崇禧在参观侨乡村的围屋时就曾感叹道:“想不到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能有几十座这么漂亮的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和李秋香高工带领8名师生为侨乡村汇编了一本《梅县三村》。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侨乡村客家围屋建筑群是目前我国客家地区发现的“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

聚族而居的客家人,一个围屋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上千人。在这里,百姓生活中的红白事等活动都在这座典型的围龙屋中举办。到了高朋满座时节,作为广东三大菜系之一的客家菜就变成了餐桌的上等佳肴。梅州是中国客家菜之乡,侨乡村的客家菜则在梅州特有名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侨乡村除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老三篇”外,更有过往客家人逢年过节及红白事才能吃上的各种小吃,如发粄、艾粄、笋粄等,当地的仙人粄、豆腐干更是扬名在外。

也许,这个古老小村庄,有了典型的客家民居,可口的客家美食、古老的客家文化……每年开春时节,侨乡村再添上上千亩油菜花的如期绽放,连片成海,与南华又庐等众多客家古民居交相辉映,营造出旖旎秀丽的田园风光,让古老的小村庄锦上添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欣赏,成为必游的梅州客家小村落景点。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