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谈梅州古村落的保护发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谈梅州古村落的保护发展——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曹保明在讲述对梅州古村落的看法。

●本报记者李莹古礼贤

人物简介:曹保明,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参加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之前,曹保明已经在梅州呆了3天,带队对梅县南口镇侨乡村申报“中国古村落”进行实地考察。曹保明有着一股东北人的豪爽气,记者联系采访他,他一口答应,记者于是连忙前往其下榻的雁南飞景区,见到了年逾六旬但身体硬朗、声如洪钟的他。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曹保明滔滔不绝、观点鲜明地讲述对梅州古村落的看法和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意见、建议。

 “客家古村落给我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

记者:您对侨乡村等村落进行了考察。能谈谈对梅州客家村落的印象吗?

曹保明:来到梅州之后,同行的专家、学者都在谈论着梅州文化的特征,我想,代表梅州文化的一个很主要特征就是古村落。梅州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给我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

在我看来,梅州的古村落具有非常重要的四个特点。一是有悠久的历史。客家先民数千年前辗转迁徙到梅州,又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留下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存在,也就是他们的村落。二是具有活态的存在性。梅州大量的古村落基本上有人在住、在生活、与其交融,使这个村落本身形成一种生命的存在,而不仅是房屋这个载体。三是具有清晰的传承性。也就是村落自身文化的“主人性”,古民居的传承人大都能说出自己的祖先、传承人有哪些、自己是第几代。其他地方很多村落我们只能从书籍记载中发现它曾经的“主人”,已经看不到任何“存在”了。四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我在别处看了很多村落,比如上海的周庄、浙江的西塘、江西的婺源、云南的丽江等等,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整片一整片的,往往有一种“同一性”。梅州的客家先民一边在这里生存,一边从这里走向世界,这种走向使古村落具有了多样性。比如南口侨乡村,整个村有围龙屋、杠子屋和中西结合的民居等,实际上,它就是个“小世界”,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我想,这四个特点应该是梅州古村落的重要特色,也是别的地区不具备的特色。

 “梅州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记者:对这些古村落,梅州各级领导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认真做好保护和开发,才能上无愧于先人、下无愧于子孙,并积极探索保护性开发的模式。您感觉梅州在保护古民居方面是否有成效?

曹保明:对古村落,梅州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优先保护。梅州各级领导很重视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包括古村落的申报、普查等工作;特别是这里有一大批热心抢救和保护古村落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形成了很好的文化抢救氛围。这些,都很令我感动!

当前,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全国各地都面对的一个难题。在很多地方,有些人对古村落盲目开发,为了挣钱,把村落一些本应保留的部分却无知地去掉,毁掉了村落的文化性;也有的光讲保护不讲开发,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地方增加了负担。很多基层政府包括传承人本身没有资金对古村落进行维护。

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梅州探索了自己的模式、树立了很好的典范,而这个模式正是可以不断地推广和认知的模式:政府托管,在整个古村落中,选择非常有价值、濒危的民居,由政府和传承人两家共同管理。即由政府出一部分钱给传承人,传承人负责对民居进行修复,而政府同时完善周围基础设施、引进旅游。这种模式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古民居,也最大可能地顾及了屋主的利益,非常好。客家村落大部分是侨乡,华侨及其后裔大部分都在国外,这些民居如果不由政府托管,就无法保护下来。这个模式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应用到不是华侨古村落的村子。

记者:是的,一直以来,梅州高度重视做好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目前,梅州已有26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古村落。

曹保明:梅州非常注重挖掘古村落的特点,通过申报促进保护。当政府和房屋传承人对古民居都无法实施保护的时候,应该让社会认知古村落的价值。通过开展古村落申报工作,可以取得上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而不只是基层政府在“孤军作战”。

此外,梅州还注重对古村落旅游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长远目光的企业家参与到保护性开发的行列中,这实际是“自救”。

“我们要认清客家古村落的世界性”

记者:全国古村落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梅州召开,我们最希望的还是可以借这次会议吸取“养分”,听取专家学者对梅州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意见和建议。您能“指点”一下梅州吗?

曹保明:古村落是梅州的巨大财富,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文化资源。很多地区不像你们这里这么有代表性,而且很多村落都已经被挖掘过了,比如周庄、西塘、婺源、丽江等。梅州现在“突然”涌出大量的古村落,势头不可比拟。梅州要充分利用好古村落这笔“财富”。我们不用它等于愚蠢,等于懒惰,等于眼看着它“烂掉”。因此,要用它,要合理地用,要针对不同的古村落实施不同的保护办法和应用方法。但是,唯一不变的原则是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首先,领导干部要认知身边财富的价值,不能把申报当政绩。其次,要提高传承人对本身村落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古村落是一笔“民族财富”,不能盲目地把民居卖掉、出租、拆掉,不能认为村落是自己的,政府管不着,向政府漫天要价。

目前我国古村落的现状十分堪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还是从看待问题的方法上作一些建议吧。

首先,要挖掘出村落的不同性。村落都叫古村落,而保护和开发必须要找到每一个古村落的文化特点。村落是人从诞生到死亡的基地,人类一切文化之根,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从村落的“物质”背后找到它的“非物质性”,这一点,梅州做得不错,全国都要学习。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村落文化”,而不是只把村落看成一种载体、一种建筑,要大力挖掘古村落的文化,特别是村落民俗,比如特色节日的挖掘,寻找村落“特征文化”。

其次,要充分认识客家古村落的世界性。不要以为它只是在梅州、在广东,其实它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文化历程。客家文化是跟中国丝绸之路一样伟大的文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客家人经由数次南迁,之后又远赴重洋、走向世界各地,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世界走向,使客家文化具有了和丝绸之路一样的世界文化意义。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客家古村落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发生地,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要高度看待本土文化、高度认知村落文化,充分认知客家古村落的世界文化性,把它放在人类迁徙、生存的生命文化和人类开拓历史的意义上去挖掘。曹保明在讲述对梅州古村落的看法。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