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特区报>  百年客家围屋可望变身旅游景区 ●惠阳拟每年投千

百年客家围屋可望变身旅游景区 ●惠阳拟每年投千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4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30版 (大都会新闻/港澳·莞惠)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会龙楼内用于榨油的农具。

深圳特区报惠州3月16日电(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胡世文 文/图)叶挺将军的故乡——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方圆十里内聚集了20多栋客家围屋,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惠阳区文化局局长叶茂庭今天在惠阳区旅游推介会上称,该区从今年始将每年投1000万元专门用于保护客家围屋,初步计划对其间的重点围屋进行修缮后发展旅游业,围屋将可望变身“旅馆”,而集聚了大量围屋的周田村,则可望变身一个以客家围屋为载体的背包族休闲旅游的景区。

据统计,惠阳全区共有客家围屋超过100栋,其间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个,这些围屋大多建于清代,有大名鼎鼎的叶挺故居、会水楼、会龙楼、吉隆坡王叶亚来故居以及他所建的碧滟楼等等,其间最大的桂林新居占地面积更达3万平方米,有房子600间,高峰时居住达500多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秋长镇正是客家围屋的集聚地。今天下午,记者跟随叶茂庭来到秋长镇周田村的会龙楼,这栋围屋占地1万多平方米,迄今有300余年历史,是马来西亚侨领叶健珊所建,叶茂庭称,叶健珊上世纪20年代回乡办纺织厂,对围屋的修缮做得很好,故会龙楼是惠阳客家围屋中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整个围屋有三至四层楼高,外墙有差不多一米厚,外墙上没有窗户,但每隔数十米就有一个枪眼,整个围屋呈方形布局,四周设雕楼,雕楼间有走道相通。

走进围屋,典型的三进两横一合围的格局,与一般的客家围屋按功能分区不一样,会龙楼按单元分区,全屋除公共区域外,共分25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一个带天井的堂屋、两间房。叶茂庭称,这一套套的“两房一厅”格局非常适合就地开辟围屋旅馆。

按照惠阳区的规划,该区将从今年起,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围屋的修缮、保护和开发。此前,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亦与意大利建筑学院院长全国委员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以惠阳区现有的40到50个客家围屋为样本,对惠阳客家传统民居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构思惠阳区高岭、铁门扇、周田等三处客家围屋的规划保护方案和旅游发展策略。

会龙楼出来,沿水而行,还有叶挺故居、瑞狮楼、会水楼、会新楼、育英楼、碧滟楼等,其间叶挺故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会龙楼、碧滟楼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周田村方圆十里之内就有20多栋围屋,都是依水而建,而年底即将完工的绿道又将这20多栋围屋连接起来,可以骑自行车在其间穿行。

叶茂庭称,围屋的保护最重要是“人气”,没有人住的房子即便修缮后也会很快荒废。所以他大胆地提出,以修缮和保护围屋及其周边环境为前提,开办“围屋旅馆”。比如会龙楼,有25套单元以及大量的厅堂、走廊等,一部分辟出来做客家民俗博物馆,一部分开辟成旅馆,可同时入住上百人,与此同时,在外围,发动村民开办酒吧、特产一条街,开展垂钓、绿道骑行等配套项目,是历史文化旅游与自然风光游的完美结合。叶茂庭展望,位于深莞惠核心区域、交通方便的周田围屋群,对背包族和休闲旅游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称,有旅游收入为基础,围屋的保护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