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柴火烧大锅 茶果清香飘

柴火烧大锅 茶果清香飘

作者:陈思福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SA46深圳读本邻里公益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挂接】

【全文】

居民围在一起制作茶果。南都记者 陈思福 摄

■ 盐田滨海社区

南都讯 记者 陈思福 通讯员 陈慈珍 盐田梅沙街道滨海社区,本地居民都是客家人,每年清明节有做茶果的传统,昨天下午,他们一起在小区里做起茶果来,香味吸引了不少把家安在该社区的外来居民。

昨天下午2时许,滨海社区上坪村篮球场歌声飘扬,来自成坑村、心海伽蓝、泊岸雅苑小区以及隔壁的东海岸社区的几十名居民,一边唱歌,一边品尝上坪居民刚刚制作出来的清明节传统食品——— 茶果。

上坪村16号士多及门口的空地,是居民制作茶果的作坊,用柴火烧起的两个大铁锅飘来一阵清香,远远看见十多位妇女们围在旁边,有的正在负责烧水熬汤,有的正在负责和面拌馅,忙得不亦乐乎。

本地居民张女士表示,客家人在春节、元宵、清明都有做茶果的习俗,大家平日喜欢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以糯米制作成甜咸糕点,边吃边谈,由于它配茶吃最适合,所以将其命名为“茶果”。

“别看今天包茶果的时间不长,我们前后要花三四天功夫呢。”赖运红是地道的客家媳妇,从宝安嫁到上坪村已有30多年,她一边娴熟地包着茶果,一边告诉南都记者,她们一共要制作“粗叶粄”、“鸡屎藤粄”和“甜皮咸馅”三种茶果,从采摘原料到熬煮汤汁,再到和面蒸果,工序十分复杂。

据了解,客家女还未出嫁时,便已经跟着长辈学会包茶果,赖运红说:“我嫁到这里以后,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做茶果,现在大家都忙,平日很少能聚在一起,但清明节一到,全村人都会一块吃茶果,感情就这样越来越深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