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都市报>  家乡年“味”深圳演义 外来年俗食品抢滩本地市场,广府、客家

家乡年“味”深圳演义 外来年俗食品抢滩本地市场,广府、客家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0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SA46][深圳读本 社区汇]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昨日下午,记者在年货展上逛了一圈,才找到儿时常吃的“利是糖”。本报记者赵炎雄摄

昨日下午,记者在年货展上逛了一圈,才找到儿时常吃的“利是糖”。本报记者赵炎雄摄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深圳本地人过年吃什么?如果你是新客家人,会否与同事、朋友、邻居分享从家乡带来的腊八豆?而老深圳人和客家人对发菜、海参、黄酒又是否依然情有独钟?

赣人吃芋头湘人爱上鱼

这几天,住在罗湖百仕达一期、来自江西的黄小姐叮嘱保姆要多买一些芋头以过年备用,而且要精挑细选,“要找长相好的”。这让保姆和邻居们都十分好奇,难道过年要吃芋头?原来,在黄小姐老家有一种说法,农历大年初一家中小孩一定要吃几个水煮的芋头,意味着这一年“易长个”,另外“大年初一还要吃芥菜”。

因父母都来深圳过年,家住梅林梅山苑的唐女士今年打算在家里操持一桌“湘式”饭菜。按照湖南老家的习俗,鱼是传统菜式,年年必备。而且饭菜一般都是要吃剩下一些,才会“年年有余”,这些年俗在深圳也依然遵守。

在深圳住了20年的何小姐说,曾经到北方过过年,亲身体会到深圳的“年味”不如北方。“在深圳,家里连续几年的大年夜都是在酒楼等地方订餐吃饭。而在北方,往往是在亲戚家轮流吃,包饺子的热闹气氛十分难忘。”何小姐说道。

在每年一度的年货市场上,记者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和地方小吃,包括山东的大枣或是松子、核桃等特产,“广府人”传统食品却十分稀有。一位来自青岛的年货参展商说,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来办年货的很多都是外地人,所以觉得“大杂烩”式的年货很适合深圳。

老深圳“做年”置办“贵重货”

“过大年是北方说法,在深圳过年称‘做年’。”生活在深圳多年的民俗专家廖虹雷,自称是个老深圳。在他看来,深圳的“年”正在一点一滴回归传统。

深圳过年的习俗萌芽起源于秦朝,成型于南北朝。秦汉开始,经历多次汉族大迁徙,深圳地区风俗逐渐为汉民俗文化融汇、整合。广府、客家两大民系风俗,并存于深圳地区,双水分流,各领风骚。根据习俗,农历春节是从“五豆节”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算的,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俗称“入年架”。广府人和客家人是深圳的传统居民,以舞狮、习龙舞等迎接过年。

廖先生说,旧时的广府、客家人筹办过年的时间更早,农家人在离春假一百来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物品,包括买中猪、鸡鸭仔来饲养,而夏收时就开始种点花生和甘蔗等榨糖和油,供过年食用。“家家户户忙过年,也是当年深圳人的一大景观”。

而过年的特色食品,也根据民俗不同而有所区别。广府人比较富裕,置办的年货都是发菜、海参等“贵重货”,自己家里还会准备糕点,比如九层糕和炸煎堆等,象征步步高升和团圆兴旺,现在市面上已经鲜见了。而客家人的年货多数是自己做的腊肉、鱼干等,也会自酿黄酒等,糕点主要是蒸喜糕,在如今的年货市场上,还能一见客家黄酒的身影。

启事

我们带着家乡各自不同的烙印来到这里,相互融合,互为依靠。快过年了,有否因风俗习惯不同而上演多幕生活轻喜剧?如果你结婚了,过年是按男方习俗,还是按女方习俗?如果你单身,是否早已想好创意点子,打定主意过个非一般的春节?本报、奥一网今起展开“新年你如何过”的网络调查,欢迎大家参与。

/60217.html

/60212.html

栏目统筹:米燕朱向华

采写:本报记者 何奕 见习记者 米燕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