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南方日报>  客家山歌画出来农民画作唱出来龙门探索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之路

客家山歌画出来农民画作唱出来龙门探索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之路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HC01版:惠州观察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挂接】

【全文】

农民画画家王汉池现场演唱客家山歌,向观众介绍与山歌内容相关的农民画。吴志毅 摄

■观察眼

在历届文博会上,本土特色文化一直是惠州参展的主要内容。惠州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罗浮山百草油等都是惠州的主推特色。

与往年的现场派发纪念品、纯粹的实物展示、客家山歌和惠东渔歌现场表演等既定形式不同,在今年的文博会上,龙门县展区内的“客家山歌农民画”创意,把浓郁岭南特色有农民画和动听的龙门本地客家山歌结合起来,让人眼前一亮,备感新鲜。

龙门展区的这一做法,也引发了文化主管部门对于如何发展农民画、客家山歌等传统文化如何创新的思考。

一首山歌一幅画

龙门县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瑶族特色文化的交集地,县内客家文化氛围浓厚,民间流传不少客家山歌。

龙门农民画源自上个世纪70年代,植根于民间的艺术土壤,所描绘的是农民画家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

首次在文博会上亮相的“客家山歌农民画”,创意源自农民画画家王汉池。

王汉池说:“我从小就喜欢唱客家山歌,创作农民画也有30多年的经验,在平时作画时也唱山歌。我不仅想把客家山歌唱出来,而且要把客家山歌‘画’出来。”

这个创意早在一年前就萌生了。一年多以来,王汉池在不断尝试创作。

“客家山歌农民画”的创意诞生后,龙门县其他的农民画画家也开始尝试以客家山歌为内容作画,另有文艺人才创作与农民画内容相匹配的龙门特色客家山歌。“以歌绘画、以画谱曲”,让惠州龙门本土民俗场景以歌声和农民画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既能看得见,还能听得见。

“高山岭顶种布惊,唔使淋水也会生。只爱二人心甘愿,唔使媒人也会成。”

在文博会现场,王汉池一边演唱客家山歌,一边介绍为此山歌而作的农民画:“这首客家山歌表达了村民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农民画中青年男女的幸福画面,正是这首客家山歌的写照”。

这种“一首山歌一幅农民画”的创意引来了不少观众,他们站在那里,长时间感受农民画与山歌融合的意境。

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在惠州龙门展区内,全新升级的龙门农民画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引来众多观众。

龙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彩萍向现场观众介绍说:“该平台在去年已经开发出来,今年还增加了‘客家山歌农民画’栏目。通过平台,不仅可以浏览农民画,还可以欣赏龙门当地的客家山歌,看中了画还可以下订进行交易购买。”

何彩萍说,传统文化发展应该更多元化。农民画电子商务平台、农民画博物馆等都是农民画传统文化适应当今发展潮流的新形式。农民画的发展应该更具有创新性和规划性。

何彩萍说,首先,应该体现在创作内容上的创新,不能局限于农村的风俗人情,农民画的题材可以进一步拓宽。全国乃至世界性的东西都可以用农民画表现出来,保存下来。例如,有画家把第13届省运会期间举办的龙舟节庆,用农民画表现出来,很有历史价值。

为了进一步充实农民画的队伍,提升创作的质量,龙门县将成立龙门农民画画院和龙门农民画画家协会。

何彩萍说,在农民画的衍生产品开发上,也应该更多元化。要深刻地传递农民画的文化,把农民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是途径之一。在日常用品上体现农民画,增加衍生品的种类,并提高档次。

龙门农民画衍生产品开发项目成为龙门县重点招商项目之一。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