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商报>  《岭南三韵》揭幕“客家文化节”广府、客家、潮汕的优秀民间歌

《岭南三韵》揭幕“客家文化节”广府、客家、潮汕的优秀民间歌

作者:钟华生韩墨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60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7版(文化聚焦)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挂接】

【全文】

▲《岭南三韵》把三种岭南文化的代表集中在一台晚会中。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文 韩 墨/图

昨晚,“创意十二月”之第六届“深圳客家文化节”在深圳保利剧院拉开了帷幕。深圳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全新的创意歌舞晚会《岭南三韵》作为开幕作品首次上演。

“深圳客家文化节”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等单位承办。本届文化节为期9天,将持续至12月23日。

在全省同类晚会中

尚属首次

“客家文化节”总策划、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宏海告诉记者,今年的文化节推出了“创意舞台”、“专家论坛”、“艺术下乡”、“传媒新风”4大板块共计9方面的内容。活动内容着重探索“文化+创意”的创新模式,通过创意驱动文艺的发展,推出全新的创意项目,在开幕式中上演的歌舞晚会《岭南三韵》就是其中之一。

“《岭南三韵》是联手嘉应学院推出的一台创意文艺晚会,它将广府、客家、潮汕三个不同方言区的优秀民间歌舞融为一体,来自梅州、潮汕、广州、深圳的200多位演员同台参与演出。”杨宏海告诉记者,《岭南三韵》于今年11月初大致形成构思,广东省的一些艺术家得知后,都惊叹深圳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把三种岭南文化的代表集中在一台晚会,这样的创作构思,在广东省的同类型晚会中尚属首次。”

昨日下午,《岭南三韵》在保利剧院进行紧张的彩排,记者在后台采访了这台晚会的总导演莫梓材。谈及《岭南三韵》创作思路,莫梓材说:“岭南文化所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产生了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与其泛泛表现岭南文化,不如把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搬上舞台,让观众感受到最鲜活的民间歌舞。”

用创新方式

传播岭南文化

昨晚,《岭南三韵》的演出现场汇聚了多个歌舞精品节目。其中,广东省歌舞团的《雨打芭蕉》,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与现代街舞的“混搭”组合,以及经典粤剧选段等等,成为广府文化的代表作品。同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代表客家文化艺术在专场晚会上亮相。莫梓材告诉记者,客家山歌手有“北张南徐”之说,既张红英和徐秋菊,而此次晚会就请到了张红英、徐秋菊同台献艺,非常难得。此外,晚会中代表潮汕歌舞节目的是普宁英歌舞队。据介绍,该舞队2008年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以节目《英歌飞进北京城》献礼北京奥运会。英歌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融舞蹈、南拳套路、戏剧演技于一炉,被誉为中国汉族的“男子汉典型舞蹈”。

记者发现,晚会现场的整体表现形式都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莫梓材介绍:“从晚会开场始,到整台晚会的结束,以岭南文化为主调的音乐都不会停止,也不会有主持人进行节目的串场。我们希望整台晚会的节目是一个整体,从一而终,贯穿流畅。”莫梓材说,对于观众而言,了解并深入岭南文化,是观看演出的目的所在。那么,在演出现场,LED、宣传册、节目单等形式,都将立体而充分的展现岭南主题。尤其是晚会采用“画外音”的形式,把三种不同民系所表征的岭南文化,用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清晰传播,这也体现了晚会主创团队在岭南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又一创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