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粄好吃还可以强身健体 央视揭秘惠州客家传统节日美食来历和
【版次】第A0203版(欢乐春节之惠州)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绚烂的焰火表达了人们过年的喜悦。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除夕夜,市民在家中观看央视春晚。
在西湖举行的2011年惠城区新春灯会吸引了很多市民。
“脖友”关关驹Q微博直播的年夜饭。
东江时报讯 (记者刘乙端)对于客家传统美食——— “艾粄”,惠州市民并不陌生,这种美食虽其貌不扬,但逢年过节是许多人的桌上餐,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昨日下午,央视少儿频道《芝麻开门》节目播出了惠州系列之《大年三十吃艾粄》,观看了节目的市民感慨:“不看不知道,艾粄的学问原来那么多。”
“爸爸,艾粄好吃吗?”“很好吃,香润可口。”昨日下午,已经当了爸爸的“80后”陈炜在陪3岁的女儿看央视少儿频道的节目时,无意中看到在惠州拍摄的《大年三十吃艾粄》节目,于是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节目介绍,惠州元祖刚到惠州时,由于水土不服而频频生病,后来发现常吃艾草有强身健体治病的作用,于是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制成艾粄,这一美食也因此延续至今。
“艾粄我小时候吃得多,这还是我第一次知道惠州艾粄的来历。”陈炜说,以前他只知道艾粄好吃,却不知道原来这还是养生美食,让他这个本土客家人长了不少见识。
“节目中的做法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不过味道应该是一样的。”陈炜老家在龙门,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奶奶就会到野外采摘野生艾草,磨成泥,与糯米粉和在一起,包上传统的萝卜馅,放入蒸笼,蒸熟后艾草的清香在空中弥漫,大家都十分喜爱。陈炜希望,这些原味客家传统美食可以在城市里“发扬光大”。
节目预告
《舞麒麟》
播出频道:CCTV少儿频道
播出时间:2011年2月3日 (大年初一)17:30
小演员:市南坛小学骆隽朋、骆隽羽、李绚(女)、冯乐宜(女)等。
剧情介绍:惠州市南坛小学的4位小朋友在一次班级拉丁舞比赛中败下阵后,决定学习一种新的舞蹈,他们想到了家乡的麒麟舞。麒麟舞是流传于广东惠州东江流域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每逢春节,这里的人们都要舞动麒麟庆祝农历新年,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打听,他们在麒麟舞的发源地——— 惠城区小金口,找到了一位舞麒麟的高手并拜师学艺。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麒麟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惠州系列节目播出表
播出频道:CCTV少儿频道
播出时间:17:30
播出日期:
2011年3月7日:不速之鸟
2011年3月8日:茶的余香
CCTV7套一个月后重播
(刘乙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