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澳门日报>  客家女收藏匾額找尋歷史記憶

客家女收藏匾額找尋歷史記憶

作者:郭煕嬋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7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D06版:特刋

【入库时间】20130430

【全文挂接】

【全文】

客家女收藏匾額找尋歷史記憶

穿過“客家祖地”福建連城縣城的鬧市,拐入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鬧中取靜處便是當地人盡皆知的一個陳列館:沒有亮麗光鮮的裝飾,沒有氣勢磅礴的規模,只存有“特別”的歷史見證物——匾額。

記載被遺忘的歷史

這就是客家女子楊芳一手創立的樹芳齋匾額文化陳列館。走進陳列館,面對一方方大小不等、種類豐富、古香古色的匾額,楊芳說,每塊匾額都承載着一段歷史,都述說了一個故事。

“對於客家人來說,受匾是一件光宗耀祖的的事情。”回想兒時父母的敎誨,這一重大發現令楊芳激動不已,“我開始認識到硏究匾額,或許可以收穫一些被遺忘的歷史。”

匾額是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掛於顯要位置,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有彰顯美德、光宗耀祖的作用。匾額最早出現於秦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反映客家民俗民風

在楊芳的指引下,記者在衆多匾額中找到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客家祖地留下的眞跡——“文明有象”匾。楊芳介紹,這方匾出自連城縣塘前鄕迪坑村,當年這個村的一客家人考中秀才,府試期間,正好是紀曉嵐巡視。為了褒奬這個家族敎育成風,紀曉嵐提筆寫下“文明有象”。

如今,楊芳已收藏七百餘方歷史悠久的匾額,種類涵蓋翰林書法名家匾、聖旨匾、功名匾、堂號匾等。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匾額出自客家地區。福建省博物館專家參觀陳列館後驚歎,從來沒有見過品種如此齊全的匾額。

民俗硏究專家嚴修鴻表示,客家匾額表達了客家人嚮往、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欣賞趣味,反映了客家地區的一些民俗民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値、藝術價値和學術價値。(郭煕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