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支持赣南客家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名录

支持赣南客家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名录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2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40410

【全文挂接】

【全文】

中国江西网北京讯 (特派记者叶新阔 喻云亮)“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增强赣南客家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传承力,推动地域文化传承繁荣,建设赣南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侨联专职副主席陈世春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早批复《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支持赣南客家文化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10年4月始,赣州市启动申报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2013年2月,赣州市成立了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保护区建设工作。

“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在赣州市辖区内设立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设立的特定区域。保护区规划建设期为15年。”陈世春说,目前赣州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客家文化,在客家文化领域影响极大。2004年在赣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暨“首届中国(赣南)客家文化节”,来自海内外的客家乡贤首次对赣南原生态的客家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奠定了赣南“客家摇篮”的文化历史地位。

陈世春表示,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增强赣南客家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传承力,推动地域文化传承繁荣,建设赣南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早批复《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同时,支持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石城砚制作技艺等9项具有赣南客家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陈世春说。

此外,希望协助和支持赣州市建立“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赣南采茶戏传承基地”“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赣南客家生态影视基地”等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建议文化部、财政部等在项目审批、资金预算、馆舍规划、展览布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开展赣南客家文化的宣传,推动客家历史文化的海内外传承。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