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惠州 新老客家归属感更强烈
【版次】第TⅣ02版:幸福编织梦想
【入库时间】20131211
【全文挂接】
【全文】
雨果曾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正因为有着这些亲善的典范和越来越多的文明因子,让无论新老客家归属感更强烈,久居的人更加热爱此地,新来的人来了不想走。
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周,幸福再次成为了惠州市民热议的话题。在广东省统计局发布 《2012年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客观指标评价报告》中,惠州的综合幸福指数在珠三角中位列第一,坐稳了去年的排名。
对于幸福,《东江时报》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解码”,而是参与到了其中。从2009年11月6日,《东江时报》组建以采访中心记者为主要成员、以公开招募的帮办义工为骨干的“《东江时报》帮办义工联盟”,成员达100人。帮办义工联盟成立后,以联合今日惠州网、惠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的“东江时报进社区,惠民帮办帮到家”暨东江时报“幸福列车”活动为主,走进各小区现场摆摊提供免费帮办服务。两年多来,“幸福列车”驶入了20多个社区,开展记者现场跑腿、电脑检测及维修、义诊、营养咨询、花鸟鱼虫知识咨询、免费派发除“四害”药、义务美甲理发等免费帮办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
有评论分析,“幸福之城”是“好人之城”的本质属性。最近几年,惠州都被评为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仅去年惠州183.33亿元投入民生,占财政总支出的66.9%。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时任代市长)就郑重承诺,从今年起,市本级新增财力75%以上、县级新增财力60%以上投入民生。
“这里山好、水好、气候也好,我在凤凰卫视《秋雨时分》的稿件,有些就是在惠州写成的。”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惠州的喜爱。无独有偶,9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寓惠时就写出“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幸福没有终点。无论是我们媒体人,还是惠州市民,无论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好人之城,还是建设生态惠州,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