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梨园老树又逢春 ——记梅州客家戏剧团

梨园老树又逢春 ——记梅州客家戏剧团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4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娱乐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梁素珍与谢仁昌正在排练《北楼奇案》。(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人皆道,赏心乐事有三喜。我却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更添忧烦心……”汉剧名家谢仁昌饰演的高文举神情烦忧、腔调高亢。这是记者在“梅州客家戏剧团”《北楼奇案》排练现场看到的一幕,该团正为明年年初拍成电视片而筹备。这支由梁素珍、谢仁昌、黄顺太、林仕律等著名老艺人组成的民营剧团,凭借功力深厚、水准高超的精彩演绎,名声在外,深受群众喜爱。

近日,记者在剧团排练时专门前往“探班”,只见演员们虽未穿戏服,但拥有多年扎实演艺经验的他们,一招一式,既驾轻就熟,又富有神韵。不过,即使是功底扎实的老戏骨,既然要“重出江湖”,他们也不敢放松平时的演练——演老旦的唐开兰高龄76岁,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腿脚不灵便,为了排好戏,她一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边强忍住疼痛坚持排戏;负责大苏锣、80多岁的庄树和,作为客家戏剧团最年长的一位老艺人,排戏从未缺席,场场到位。

正是因为平日对待排练一丝不苟的敬业爱业精神,梅州客家戏剧团排出来的戏传神逼真,耐人寻味,曾多次应邀到各地演出。在梅州注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当下,他们常常与各县(市、区)山歌剧团到广场、农村同台演出。群众在观看喜闻乐见的山歌小品之余,还欣赏了汉剧艺术这朵戏剧“奇葩”。经典戏剧与现代舞曲同台演绎,给群众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深受群众喜爱。

谈起老艺术家们组建梅州客家戏剧团的初衷,该团组建者兼团长谢仁昌意味深长地说,现在戏剧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困境,组建该团与我市实施客家山歌“双工程”战略一样,都是为了传承弘扬客家文化。据悉,客家山歌“双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客家山歌优秀苗子,打造客家新山歌作品,为客家山歌的普及和传承发展夯实基础,形成人人喜欢听山歌、人人喜欢唱山歌的良好社会氛围。广东汉剧院原院长、梅州客家戏剧团艺术顾问梁素珍则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改编、创作更多的汉剧精品和山歌小戏,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投入到戏剧演艺和欣赏行列中来,将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鼎力支持,也吸引了一些喜爱戏剧、供职在各个艺术团的年轻人前来助阵。几年下来,梅州客家戏剧团取得了累累硕果,现已排演有汉剧《盘夫》、《貂蝉拜月》及山歌小戏《巧遇良缘》、《寻梦》等十多个剧目。其中,改编广东大型汉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折子戏《北楼会》、《情缠吕布》等剧目被嘉应音像出版社拍成了戏曲电视片发行。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