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版次】第9版:理论·科普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黄淑敏
社会管理的目的,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时期整合客家文化资源,找准客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与现代文明契合之处,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
1.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重视人的需求是根本。
(1)了解新时期人民诉求,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幸福新梅州”。客家人历来重本抑末,勤劳力耕,渴望安定富足。政府的决策与社会事业应以惠民生为根本,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和布局,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
(2)明确新时期经济发展,落实社会管理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富庶新梅州”。政府通过弘扬客家人忠勇爱乡的精神,用优惠的条件吸引海外客家人有计划地支援家乡的建设事业,以加大招商促产培财,夯实财源基础。同时各级部门应明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战略决策中去,落实社会管理重大战略部署。
(3)顺应新时期社会变革,努力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建设“和谐新梅州”。社会管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客家人刚强亢健,特别崇尚社会公正,政府应顺应新时期社会变革,完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应急管理,加快推进“和谐新梅州”的建设。
2.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提升人的素质是基础。
(1)实施礼教工程,塑造公民人格。客家人传承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现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中国传统农业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实施礼教工程,塑造公民人格,可以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要让客家文化走进校园,走向社区,面向社会。
(2)弘扬客家精神,促进社会共通。整合客家文化,培植和发展以“崇文重教与合群尚义”为主要内容传统美德,着力形成富有嘉应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体系,能有效促进社会共通。充分利用媒体广泛传播客家文化,采取制作公益广告、山歌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营造客家文化浓厚氛围。
3.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人的管理是保障。
(1)注重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社会管理的好坏,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通过文化的力量,正本清源,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基础。
(2)建立富于实效的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规范评价方法,制定出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评价机制,弘扬客家人尚义精神,以义制利,乐为公仆,勇于奉献,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和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双领”作用的机制,在群众最需要的领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上把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工作做实做深。
(3)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管理主体地位,扩大民主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客家文化资源,作为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充分协调、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我们要积极探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结合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向前进步。(作者单位丰顺县龙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