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祭江”之客家民俗在仁居“复活”

“祭江”之客家民俗在仁居“复活”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7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挂接】

【全文】

摄影/李显钦

①准备

②启行

③供奉

8月26日(农历七月二十),一项在历史上延续了百年之久、1949年终止的民俗活动——“祭江”,在平远古镇仁居隆重举行,从而开启了这一民俗活动的“复活之旅”。

仁居自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期间390年都是县治所在地。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佛、道、儒等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当地群众的脑海和生活之中,百姓以别具一格的形式,祈求社会和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祭江”,便是仁居人民喜爱的宗教文化且又具有客家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

据考证,清末的某一年,仁居城内外的后山岗、岗坊、乌石岗等有“岗”之地都发生鼠疫(俗称“发人瘟”),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乡亲们虽尽其所能施救,但还是死了不少人。于是有群众提议请“神”来驱邪逐疫。

不久在乡绅们的组织下,选夏季七月吉日举行“大神”游行活动,并要求家家户户搞一次清洁卫生运动。游行当日,人们将城隍、三位相公、关帝、岳飞、北帝等大神像,用大轿抬着,配上大锣大鼓、八音、龙灯、狮子及由人扮演的“西游记”等古装人物,组成几百人的队伍,到发生过瘟疫的“岗”及大街上游行,整个队伍长达数华里。那一天,仁居所有人家,都有许多亲朋闻讯赶来参与,热闹异常,城里城外人山人海,游行队伍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用三牲、檀香、鞭炮迎接;那一天,整个仁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一次硫磺大消毒。游行队伍最后走到驾虹桥,将神轿摆在桥上面朝东方。乡绅及群众,人人行大礼,虔诚膜拜,望一切妖魔鬼怪、瘟疫邪煞付诸流水——这一活动名为“祭江”。尔后,仁居的乡绅耆老们便议定,每年农历七月间农闲时节,择吉日集合迎神,祈祷接福除灾;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者回城隍庙聚午餐,据传宴席最多时达七、八十台席。此后便成为仁居民俗,延续百年,直至1949年活动终止。

为弘扬和继承宗教文化及这一极具客家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加仁居旅游人文底蕴,从今年6月10日开始,该镇民间热心人士发起重启“祭江”活动的倡议,筹备工作历时近三个月,得到社会群众、各界热心人士、外出乡贤的大力支持和经济襄助,平远县仁居镇“祭江”筹备小组定于今年8月26日隆重举行“祭江”这一民俗活动。当天,由数百人组成的“祭江”岀巡队伍,在高灯的前引下,大锣开道,从城隍庙出发,经长安街、西门街、康衢街、南门真武桥老车站、关帝庙东门桥岀巡,最后到达驾虹桥,全程约10华里,终在驾虹桥上举行“祭江”仪式至礼毕。

(“祭江”史料由94岁高龄的丘桂根老先生/口述墨存李显钦/整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