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特区报>  粤东客家地区的传统小食

粤东客家地区的传统小食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B04版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钟国光 文/图 灰水为媒娶美人 古时候,有一位书生喜欢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可是不知道如何认识她以成就姻缘,于是请教于一个颇有本事的媒婆。刚巧那个媒婆与姑娘家中有些往来,认识那个姑娘,媒婆建议:那个姑娘很喜欢吃瓜子,而且吃得很多,你就去买些瓜子送给她吃罢。于是,书生天天都买很多瓜子,然后托媒婆找些理由送给姑娘吃。媒婆又把姑娘天天吃完瓜子的壳收集起来交给书生,要他保管好,说是日后必有用处的。 果然,不多久,姑娘病了,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用,总是治不好。媒婆就来告诉书生,你的机会来了,包你能够医好她,你去跟她父亲提个要求:治好了她,就要把她嫁给你。书生去跟姑娘的父亲谈好条件后,媒婆教他:把姑娘吃剩的瓜子壳点燃烧成一堆灰,再用灰煮水,过滤澄清后送给姑娘喝。姑娘喝了后,病果然好了。书生也抱得美人归。 草木灰,溶于水后,它的溶液呈碱性,草木灰的成分主要就是碱。喝有一定碱性的水,就是硬度大一些的水,性凉降火,对人是有益的。所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人都吃粽子,最常吃的粽子不是肉粽、豆沙粽、花生粽、绿豆粽等等五花八门的粽子,而是不加任何馅料、剥开竹叶后就见金黄颜色的、吃之又软又韧又爽口的碱水粽。 灰水粄好吃不易做 由文章开头的故事,想到我的老家粤东客家地区的一种传统小食:灰水粄。各个区县不同,有叫碱水粄的,也有叫为味酵粄的,灰水粄是通称。 把柴草燃烧净后剩下的草木灰,加清水调拌、过滤、澄清之后便是灰水,也就是碱水。用这些碱水浸大米,一般按照三分之二的糁米、三分之一糯米的比例,需要浸足一个晚上。然后,把浸好的米磨成米浆,这就是做灰水粄的原料。 把米浆做成灰水粄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米浆舀入盆中蒸熟即行。这样蒸出来的粄比较柔软嫩滑,不很韧,也就是入口的“咬劲”差一些。另一种方法是把米浆倒入一口大锅中,生温火慢煮,同时不停地搅动,以免米浆粘锅底烧焦糊。随着水分的不停蒸发,米浆最后被煮成了一团柔韧金黄的粄团了。再把粄团放入铜盆中重蒸一遍即成。这个方法做出来的灰水粄柔软而韧性十足,口感更好。 如此,灰水粄已算做好了。虽然可以直接吃了,但这样直接吃是没有味道的,还得切片、切条、切块,拌上各种肉类炒成一道靓菜,也可以煮成一锅靓汤,或者把灰水粄下油锅炸成外焦内嫩的粄块,再蘸浆料吃。 因为很多人喜欢把灰水粄蘸香料吃,所以,很多客家小食店里为了经营方便和用量均匀,也经常把磨好的米浆舀入一个个碗中,放到大锅中蒸熟。因为是用碗蒸熟的带着碗的形状的缘故,既可直接叫它为灰水粄、味酵粄,也可叫它为碗粄。吃时,用个尖长的刀子沿着碗沿轻轻刮一圈,碗中的整份粄块就脱落下来了,然后根据客人的需要,把碗粄直接蘸浆料、或者油炸后再蘸浆料吃、或者煮汤吃都行。 灰水粄,吃之爽口柔韧,又有一股草木的清净味道,还清热降火,有益健康,在客家地区的各式大小餐馆都有,是餐桌菜肴,也是饭后小吃,还是夜宵佳品。在小食店里炒煮一份灰水粄只要5块钱,我在梅州的一个星级酒店的中餐厅里吃过一回灰水粄,价钱也只是9块钱一盘。碗粄更是地道的街边小吃,一块碗粄只要5毛钱。 用糯米做的灰水粄叫黄粄 还有一种用糯米做的黄粄,也归于灰水粄。黄粄的做法工序比较复杂繁琐一些。将糯米用灰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把它蒸成糯米饭。因为糯米浸过碱水的缘故,熟后的糯米饭,颜色金黄诱人。把糯米饭盛入石臼中,用木杵把糯米饭舂成饭泥,打得越烂越好,这有点类似于有些地方的打糍粑。很多地方小吃里把糯米饭打成饭泥之后,做成丸子,再蘸一层香料吃,就是糍粑。和打糍粑的不同之处在于,做黄粄之前的糯米是浸过碱水的。将饭泥打好后,把它揉成一根根如小孩子手臂一般粗细的长条,一条的重量大概是一斤左右,放凉后,就是硬邦邦如石头又耐存放的颜色金黄的黄粄。吃之前,把这如手臂粗细硬如石头的黄粄蒸软,再随自己意愿切片、切块、切条,伴上各式肉类蔬菜,炒、煮、煲、炸、蒸均可。 客家人有一道知名的代表菜肴叫酿豆腐,以及由酿豆腐为原型发展而来的酿苦瓜、酿蘑菇等等酿食,但听过酿黄粄的就不多了,吃过的人相信更是稀少,这也许只有在纯粹的客家地区才能体味得到。 把黄粄切成豆腐一样的方块,制作方法完全雷同于酿豆腐,在黄粄块中嵌入馅料即是。把做好的酿黄粄,煎、炒、炸、蒸都行。这两者外观相似的客家特色食物,酿豆腐颜色洁白,食之软嫩柔滑入口即碎,酿黄粄则是颜色金黄,食之柔韧耐嚼,风味截然不同。 现在,我们需要用碱时,已不必去燃烧草木灰这么麻烦了,商场超市小店,都可买到,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先人确实是聪明的,也不知是谁第一个这么做了,喝草木灰煮成的水治病,并且还由此流传出了一个书生和姑娘的故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