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远去的客家手艺 风土人情

远去的客家手艺 风土人情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6版 (周末·八境台)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杨遵贤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离不开手艺人,他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金属、塑料等的推广,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受到极大的冲击。一切仿佛时过境迁,许多在当年还兴旺一时的传统手工技能逐渐淡去。这些渐渐远去的老行当,像过去的时光一样,注定将成为人们的记忆……

打草鞋

草鞋,颜色金黄。它的制作材料是稻草。前端一个扣,左右各两个扣,形似乌龟状。扣的作用,便于串系绳索,后端稍稍弯曲,穿时,可遮住脚后跟。初穿时,还有些别扭,而且容易打起血泡,慢慢就会习惯。时间一长,穿得稳稳当当,轻轻松松。

打鞋工具不复杂,主体是一条平时坐的矮长凳,凳的前截装有一个像马头似的东西,全为杂木制成,嵌于矮长凳前面,上面插有7根小柱子,起牵引绳索的作用。打草鞋者坐在矮长凳后截,腰间系一个圆套,在胸部装有一个铁钩,钩住草鞋的一个扣,再分别将两根绳索挂在小木柱上。然后,不时地插入稻草,慢慢地,草鞋便在机械的操作中成形了。

随着交通工具在城乡的普及,走远路的人逐渐少了,自然,穿草鞋的人几乎没有了,在当今的货摊上也很难寻觅到它的踪迹。

串蓑衣

蓑衣,是种田人必备的雨具,斗笠遮头,蓑衣遮身。旧时代,穷苦农民还用来当被窝。

串蓑衣,包括整蓑衣与打蓑衣。整蓑衣要求棕片排列整齐,左右对称,上下均衡。打蓑衣则要求棕片缝合得密实紧扎,针线匀称。做蓑衣,先要立领,领子是一件蓑衣的核心。缝好领后,钉八卦,八卦是连接领子的脊梁部分,也是蓑衣的骨架。这里得用上好的棕片,做出来的八卦会越穿越好看,油光发亮。接着才铺里子,接围腰。最后一道工序是,蓑衣后背铺缝,这是面子工程,棕片自然也要选上等的。

一件蓑衣,光棕索就要八九种。根据用途与功能、形状粗细、搓编方法分为:领索、围腰索、扎领索、挂领索、锁行索、翅索、围间索、绞线索等。

一件蓑衣,从买棕片到编织成衣,有几十道工序。技艺娴熟的师傅,3天多可以做一件。

由于塑料的普遍使用,笨重的蓑衣最终被塑料雨衣等所代替。

油纸伞与油布伞

当年的雨具,除了箬笠、蓑衣之外,还有油纸伞与油布伞。它们以竹条、棉纸(棉布)、桐油、柿油、有机颜料等为原料。颜色以紫红、土黄为主。

伞骨子和伞柄是整把伞的支撑,它们是用山竹做成。先要破竹,再砍削,最后车槽、钻眼,以便细绳将其一根根串联起来。伞头是一块圆柱形的木头,中间钻一个孔,伞柄从中穿过,它是打伞和收伞的重要机关。制作时,将浸了柿油的棉纸涂在伞骨上,晾干,再上色,有的伞还要作画写字。然后涂上熬熟的桐油,一般要涂两次。一切就绪后,最后才装上伞柄。

油纸伞与油布伞相比较,前者轻便,后者笨重。但油纸伞易破,碰上大风大雨,或不小心撞到硬物、尖物都会撕开长条口子,这时,就要拿到修伞摊上去修补,即使平常保养得好,一年中也要换两三把伞。油布伞虽然比油纸伞坚韧管用,但长期不用,桐油便会粘连,打开时,还会发出轻微的咔咔声响。

随着塑料、化纤等新产品的诞生,塑料伞、尼龙伞、折叠伞的普及代替了油纸伞、油布伞,由此及彼,修伞的手艺也随之逐渐消失。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