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澳门日报>  (地方風味)客家芡粉餃子

(地方風味)客家芡粉餃子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9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D06版(新園地)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挂接】

【全文】

賴 晨 (福建)

客家芡粉餃子

我是贛南客家人,從小就喜歡吃客家小吃,比如客家芡粉餃,它又名薯粉餃、芋子餃、芋子包。

芡粉餃就是用芋加適量番薯粉做餃子皮包,製作方法簡單,一般將個大的芋洗淨,連皮置鍋內文火煮熟,然後取出剝去芋皮,搗爛成芋泥後,加入適量番薯粉和精鹽搓揉、揑打成麵團,用擀麵杖擀成餃子皮。而內餡是瘦豬肉、香菇、冬筍(或筍乾)絲、蘿蔔絲、蔥白等料,並將其刴碎,放入精鹽攪拌,濾去湯汁即成餃子餡。芡粉餃包好後,餃子輕輕地投入有幾根蔥白的沸水中(為了防止餃子粘成團),一會兒,一個個餃子如雛鴨般浮出水面了,頓時,香氣如蝶、滿屋翩躚,令人垂涎。此時出鍋盛盆內,放入麻油、豬油、辣椒、豆豉等調料,趁熱食之,滑溜細嫩,鮮軟爽口。芡粉餃也可用水蒸、油炸、油煎。

祖先從麥浪滾滾的中原遷來的客家人多居住土地貧瘠的山區,過去,作為主要雜糧的番薯、芋頭被視為“農家最重之蔬”,它旣可當蔬菜,又可當糧食。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每至秋季,家家戶戶的地窖、房角都堆滿那紅姣姣番薯和黑黢黢的芋。客家兒女能用自己生產的簡單食材因陋就簡地、變戲法般變出各種美味佳餚,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芡粉餃、芋包子、芋子肉丸等種種食品便製作出來,把清貧的日子調理得色彩斑斕。現在家家戶戶都吃上大米飯,芋仔和番薯不再是主要雜糧,但客家人都還會去種。

許多港澳台客家同胞和僑胞每逢回到故鄕,總愛嘗嘗贛南客家芡粉水餃,重溫故鄕兒時夢。在老家贛南鄕村,在年節喜慶的時候都會去包芡粉餃,特別是大年三十晩上的那頓芡粉餃,就更有着特殊的韻味,不僅有着“包銀包金”的寓意,更有着一家人包芡粉餃場景時濃濃的親情和縷縷的溫馨。

賴 晨

(福建)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