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侨报>  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7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C06版:中国电视

【入库时间】20140110

【全文挂接】

【全文】

连城客家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该县赖源乡人徐象球在乡里创办的“老福星堂”提线木偶戏班,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艺术——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诞生之初,行头极简,仅木偶18个(俗称“十八罗汉”)。戏台则用4根竹柱支撑,外加横竹数竿,悬布为幕,幕前一桌二椅而已,在人家厅堂上就可演出。唱腔采用闽西汉剧调,分生、旦、丑、净;乐器有铜锣、鼓、头弦、唢呐、二胡、扬琴等等。后来,设施逐渐完善,木偶增至36个,每个木偶由5条线增至10余条线,木偶身高则由1尺多增至3尺左右。通常来说,偶人身上的命根线、背线、左右腕线、脚线、肚线、腰线等长达0.5至1米,连线数量根据情节表演需要有16至36根不等,加上服饰道具,轻则2公斤,重则超过5公斤。演出时,师傅们隔着近2米高的中间景布,站在长5米、宽3米的高台后面,随着传统乐器伴奏进行表演。他们一手持线板,一手顺着线路叉开五指将线条从悬结处往下捋,或将线条暂时固定在持线板的线夹上,以固定木偶的各种不同姿势,如行走式、站立式、下跪式、腾跃式等;或用挑、抖等指法拨弄线条,让偶人表演整冠、捋须、甩袖等各种拟人化形体动作,逼真如人。尤其是当木偶进行喷火、变脸、抽烟、骑马、射箭、耍葫芦、换兵器、书写绘画等高难度的表演时,更加精彩绝伦,无不令人拍手称赞。

编辑/格格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