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闽西日报>  客家人的奶名

客家人的奶名

作者:钟声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六版

【入库时间】20110308

【全文挂接】

【全文】

在过去的客家人与现在一些农村的客家人中,被长辈取奶名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这种独特的生活现象蕴涵着丰富的客家文化特征。

客家人的奶名是很丰富的,取材广泛,多种多样,但也有规律可循,即贱化的特征。在过去客家人的观念中,男孩子的奶名叫得“贱”一些,目

的是想让他更容易成活、成材,日后更有所作为。男孩如“贵”,贵则娇,唯有贱的东西才“耐”。而女孩相对来说本身地位低且贱,生命力强,所以她们的奶名常称为菊菊、梅子、杏子、荷荷、桃子等,借喻体的某种品质,表达对孩子的一种期望,所以女孩的奶名会简单一些。

贱化的第一种表现是物化。除了女孩子的奶名有这种特征以外,男孩子的奶名会丰富和复杂一些,其中有这么几类,以动物命名:猪牯子、细鸡子等;以植物命名:枫树根、松树头、大头禾等;以建筑物命名:石桥生等;以日常用品命名:细缸子、大钵子、缸钵头等。

贱化的第二个表现是把男性名称女性化,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影响着客家人。在叫奶名上,有的直接在原名上加“妹”字,如金水妹、鸿生妹、陆平妹等,有的更进一步,在物化的基础上再加女性化组合而成,叫得更“贱”,如“松树妹”、“石桥妹子”、“榕树妹子”、“牛栏嬷”等。

第三种表现是“神化”。把男孩子唤作鬼神,加以神化。如在男孩出生后取名为““细鬼佬”、“大头鬼”等等,期盼一物降一物,以鬼降魔,使其一生平安,顺顺利利。

值得注意的是,贱化特征并不是所有客家奶名的概括,且客家奶名的文化氛围,农村较浓,集镇较淡;过去较浓,现在较薄。一些孩子在农村生活时被叫奶名,一旦升学或移居城市,其奶名就渐渐被人遗忘,叫的也少了。这是随着农村人口的迁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