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开幕
【版次】第A12版:中国新闻
【入库时间】20130110
【全文挂接】
【全文】
当天举行的客家文艺巡游队伍中的纸马舞。
客家文艺汇演上来自福建省龙岩的客家风情舞蹈《馨鼓盈楼》。
深圳特区报河源11月18日电(记者陈海峰通讯员吴中洋田清秀)河源紫金县的花朝戏、闽西的客家风情舞蹈、赣南的采茶戏、梅州的杯花舞……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客家文艺在河源同台争艳,给民众奉献一场又一场客家文化盛宴。当晚,中国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在河源开幕。
中国客家文化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联和河源市共同创办,2008年9月,首届文化节在河源举行,此为第二届,这是继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和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后,河源举办的又一客家文化盛会。此间,来自江西、福建、四川、广西、广东、澳门等20多个客家地区40多支文艺团体1000多名演职人员到会,倾情演出。
作为客家古邑,河源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公元前214年赵佗(后被汉高祖封南粤王)在龙川设县而治,迄今已2226年,丰富的客家文化在河源留下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和平猫头狮、连平客家娘酒酿制技艺、龙川手擎木偶戏等。
18日上午10时始,河源当地20多支民间艺术队伍走上街头巡游,内容包括紫金花朝戏、连平忠信花灯、龙川杂技、龙川木偶剧、金龙金狮、船灯舞、纸马舞、打马灯、席拳棍术等等。晚上8时许,文化节开幕式暨客家文艺精品汇演启幕。晚会相关策划人、河源市文广新局的张冠初告诉记者,古老的客家文化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得到年轻人的共鸣,据他介绍,河源花朝戏的传承人最小只有10多岁。而当晚的演出者中最小的也只有10多岁。当晚,惠州的《东江号子》,四川洛带的《客家婚嫁》,福建龙岩的《馨鼓盈楼》等曲目轮番上演,既为观者献上一份文化大餐,同时也是表演者的技艺比拼,好一个“客家文化之夜”。
19日,第二届客家文化节还将上演“客家山歌大家唱”、“客家大型交响史诗——嘅歌”等丰富节目。曾担纲第23届世客会《客娘颂》交响乐晚会的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本届文化节期间,奏响客家交响史诗。
与此同时,“客家黄酒之都”、“客家酒文化博物馆”、“三友客家文化学院”也将在河源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