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客家哭嫁礼俗

客家哭嫁礼俗

作者:谢文娟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6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6版(周末八境台)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挂接】

【全文】

迎接新人(客家方言:即将出嫁的闺女叫新人)的大红花轿抬到女方家后,表示新人即将离开自己的亲人和邻居,特别是要离开生她养她宠她的父母,而出嫁踏入男方陌生之地,顿觉亲情惜别,难分难舍。于是母女俩开始放声痛哭,客家人称之为“哭嫁”。

客家哭嫁之俗从宋代开始,凡闺女出嫁,女家一定要大哭一场,有句俗话叫“女家唔哭,郎家冇福”,“女家哭得多,郎家子孙多”。由此可见,已传承上千年的哭嫁礼俗,有着多么虔诚、美好的祝福和愿望,也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色彩。

客家嫁女哭嫁,开始是由母亲带女儿在祖宗神位前哭,一边上供点烛焚香,一边膜拜道吉,祈祷祖先保佑闺女进婆家大门后,能夫妻白头偕老,子孙满堂,家财万贯、富贵荣华。其仪式表示尽做闺女最后一次敬奉祖宗之职,因为出嫁后已成夫家婆太,要敬奉夫家祖先了。而客家人把这一场哭嫁敬祖仪式叫“辞祖”或“辞神”礼。

敬完祖宗后,进入第二场哭嫁仪式,即闺女、母亲、婶嫂、姐妹等人分别到“行嫁酒宴”上给诸亲六眷斟酒,以敬宾道别,一边斟酒,一边诉说亲友的教诲、关爱之情,并请列位亲友今后要到夫家来走访、关照。在此时间内,诸位男宾朋会赠给闺女“压腰礼”红包,并赐吉言祝语。

闺女斟完酒后,即由母亲带到闺房中洗“行嫁”汤(客家方言:洗汤即沐浴),浴毕,闺女头发不扎起,自然蓬发(客家方言:蓬发即蓬蓬发,丁财大发之意),换上红衫、红鞋后。进入第三场哭嫁仪式,亦是场面最感人的一场哭嫁仪式。首先由母亲(父亲不到60岁亡故者由命福好的婶嫂)给闺女梳三下新人长发头,边梳边说:“一梳梳到尾,一条辫子同到尾(夫妻俩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梳齐眉,公婆共齐眉;三梳梳得长,子孙满祠堂。”梳毕,打开闺房门,母女俩相抱而哭,两人边哭边诉,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情意绵绵,哭口成歌。片刻,外婆、舅妈及女宾客、婶嫂、姐妹、邻妇们纷纷进入闺房“劝哭、陪哭”,边哭边赠给闺女“压腰礼”红包,其哭者越来越多,哭声越来越响,但大家的心情还是很喜悦、欢畅的。

客家哭嫁词汇精炼,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大多为闺女与陪哭者劝答式语言,富有情感和民间乡土气息。母女俩哭嫁时,母亲教女儿为人处理之世俗情理,为妇之道,孝敬之道,养儿育女之道。女儿诉说离别之情和养育之恩,祝福父母福寿康宁,百岁承欢。其他女宾则相互诉说离别之情和祝福之语。现选录几首,以飨读者。

母哭:囡囡——肝哎!

桐树开花球打球,心肝大来娘难留,总要囡囡夫妻好,带男带女都出头。

女哭:嗯妈——女哎!

嗯妈爸要放心,句句言话记在心,只要你俩身体好,省得囡囡常挂心。

母哭:一只豆子丁丁圆,囡囡夫妻要有缘,些小事情莫计较,公婆好阵富贵全。

女哭:梨金好食尽秤砣,做人新甫磨难多,要像嗯妈贤惠囡,孝敬大人家中和。

母哭:鸡婆带子恩当拢,老公子女要看重,枕边要听老公话,席上教子才成龙。

女哭:落来大雨河水文,爸妈年老夜见恳,重事累事唔饶做,清清吉吉带曾孙。

母哭:再好白米要过筛,再好食物要人栽,再好公婆要和顺,再多钱财手赚来。

女哭:鸡婆生蛋会唱歌,囡囡出门会学过,勤俭和睦家业兴,大人名声香得多。

母哭:今朝花轿来进门,接艾囡囡归龙门,一夫到老多福禄,早生子女早带孙。

女哭:嗯妈言话道理深,好比送艾金和银,以后囡囡会争气,报答大人养育恩。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