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东江时报>  一次探亲游她全家迁来惠州

一次探亲游她全家迁来惠州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3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7版:共筑中国梦 当好建设者 同铸文明城

【入库时间】20131020

【全文挂接】

【全文】

在惠州邻里和谐乐融融。《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在惠州邻里和谐乐融融。《东江时报》记者姚木森 摄

在惠州,有一句话深入人心,男女老少能脱口而出: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话,正是惠州包容四海精神的体现。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之美,让连续2次被评为 “全国文明城市”的惠州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者。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认同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

老客家的故事

李鸿国

惠州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得很好

李鸿国,今年45岁,土生土长的惠州人,小时候家住惠城区桥东,喝着东江水长大。他见证了惠州的发展:路宽了,房高了,街道干净了。

1991年,李鸿国做起了瓷砖生意,刚创业,他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是到政府部门办事。李鸿国说:“那时,我要办法人代码证,排了很久队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资料不齐,回去补齐了,再排长队,又被告知需要一些复印件。相关部门附近没有复印机,又得出去复印,再排长队,又说没盖章……反正每次都不会一次把话说完。每年的经营执照等各类证件年检时,是最痛苦的日子,办个事不来回跑上2天办不成。”

李鸿国说,现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去窗口办事办事员的态度友善,缺什么一次说清,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事办好。这2年,还可以通过网络办事,更加方便了。

因为身体不好,李鸿国从去年开始恢复每天到江河湖泊游泳的习惯。这一年来,他游遍惠州大江小河,除了春节那几天,天天都去游泳。对于惠州水资源情况,李鸿国说,惠州的江河湖泊水质一直保持很好,游泳时喝上几口不成问题。

去年,金山河整治工程启动。李鸿国的店就在河边,这条以前比垃圾堆还臭的臭水沟现在变得干净了,他常沿着河边小路散步,甚至有冲动要去河里游泳。“惠州提出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承诺发展不牺牲环境。作为本地人,我当然希望政府重诺于民。”李鸿国说。

谢冬华

江北现在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近日上午7时20分,家住市区麦地的谢冬华吃过早餐,拿起公文包,便去车库取车,然后直接在单元楼车道前,载上女儿谢婷婷一同前往江北上班。每个工作日,父女俩一起上班的时间是他们很享受的“亲子时间”。

谢冬华说:“我是个老惠州了,上世纪80年代,前往江北上班途中的那股热闹劲儿,现在想起来觉得很遥远了。以前过江都需在渡口所搭乘渡轮过江。后来,惠州大桥建成通车,渡口所也不再热闹了。早些年,有句玩笑话说‘嫁女不要嫁江北’,我看如今江北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惠州,惠州的发展都被谢冬华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欣喜。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刚毕业时凭着年轻人特有的闯劲,曾考虑把工作生活主场放在广州、深圳。“我对她说,惠州这座城市民风温情、城市包容、适宜居住,现在发展很好,很有潜力,更适合年轻人。最后,她回来了。”谢冬华说,一座包容四海的城市,势必吸引外来者来此干事创业,惠州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自然希望女儿能回到惠州发展。

谢婷婷说:“爸爸对家乡的看法打动了我,让我心甘情愿选择回到惠州发展。”她去过很多城市,但她感觉惠州是最包容的。

新客家的故事

陈惠新

搬到惠州后女儿旧疾竟好转了

日前,当看到惠州入选“2013中国最美丽城市”的新闻后,市民陈惠新马上用微信发了这条消息。不曾想,第二天起来打开微信,发现有很多朋友转发。她说,5年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因为惠州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和高兴。

陈惠新说:“我是为了女儿才来惠州生活的。5年前,我在广州工作,女儿6岁,因为体质弱,经常扁桃体发炎、发烧,喉咙痛起来什么都吃不下,最严重的一次,医生甚至建议动手术把扁桃体割掉。”当时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是同样的结果,最后有医生建议换个生活环境或许会对治疗扁桃体有功效。

陈惠新的丈夫在惠州工作。想到惠州有山有水,环境也不错,她放弃了在广州的工作,搬到了惠州,“不曾想,来惠州居住后,女儿的扁桃体竟然好了很多”。

陈惠新说:“我爱看书,女儿也爱看。刚来到惠州,母女俩就到惠州慈云图书馆办了张100元押金的借书证。现在借书证都已经换了2次,并办成200元押金的,这样一次可以借多点书。”市区的不少图书馆都留下了她们母女俩的身影。这几年,惠州很重视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市区的图书馆不断添加新书。“有人说,从一个地方的图书馆办得怎么样可以看得出这个地方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希望有一天惠州的图书馆也能像广州图书馆一样,吸引更多人,也希望图书馆书籍的种类更多些。”陈惠新说。

李丽萍

在惠生活很有幸福感

李丽萍挽起推着婴儿车的丈夫,在市区菱湖边上散步。这对老家在江西的夫妻,来惠州3年,他们深深地喜欢上这里。今年春节,夫妻俩把家里的老人接来惠州过节。老人来到惠州后,也觉得惠州特别舒服,气候宜人。于是,夫妻俩商量着,再过一段时间就把家里的老人接过来一起生活。

李丽萍和丈夫在老家生活了30多年,丈夫的生意做得不错,一家人的生活很幸福。本以为此生就住在老家了,但2008年一次来惠州的探亲游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当时我来探望定居深圳和惠州的2个妹妹,先是在深圳妹妹家停留了几天,然后再来惠州走走逛逛。在惠州妹妹的怂恿下,我们当机立断买了套位于市区下角的房子。本打算作投资用,但如今成了自己的家,这是我与惠州的缘分。”李丽萍说,来到惠州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在惠州生活很有幸福感。”李丽萍说,去横沥汤粉店吃个早餐,老板娘和服务生总会热情地和我攀上两句,点头之交一般,既不会有过分亲昵的扭捏造作,话语间还带着恰到好处的温暖;乘坐出租车,不用担心司机会带着瞎转悠;在医院看病,医院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很好,看护工作细致而耐心。

李丽萍说,2010年搬来惠州时,家人的户籍都落在了惠州,“今年儿子出生,户口肯定随我们入惠州了,我们家将有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仔’”。

本版文字 《东江时报》记者冯丽均 黄珊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