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电影《赣南1934》在龙南封镜 突显赣南客家风情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综合消息 日前,由总政话剧团、赣州市委宣传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红瑶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拍摄,赣南籍著名女作家温燕霞编剧的献礼影片《赣南1934》在龙南县封镜。该片以战争为背景,讲述在敌占区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表现了独特的赣南客家文化。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人民解放军建军84周年的
-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以闽西苏区为例(1928—1934)
-
作者:袁年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产主义教育 客家文化 革命教育 闽西革命根据地
-
描述: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在1928—1934年间的闽西苏区教育,作为一项革命内容,它抛弃了传统客家文化的教育模式以及五四运动后教育知识分子的气息,在古老的闽西大地上,仿照苏俄的教育模式,全面实施
-
试论客家先贤黄慕松人藏致祭的治边策略
-
作者:何小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三世达赖喇嘛 治边 客家 国民政府 1934年 中央政府 政府决定 布达拉宫
-
描述:1933年12月17日(藏历水鸡年十月十三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报禀中央政府,依照历史的惯例,国民政府决定特派黄慕松任专使人藏致祭。黄慕松于1934年8月28日抵达拉萨,于当年9月23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致祭大典及国民政府册封十三世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国觉大师”的典礼。
-
温流:华南新诗运动的拓荒者
-
作者:林运来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诗运动 拓荒者 华南地区 初级中学 中山大学 广州市 教育系 文学院 温流
-
描述:温流(1912—1937),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松口堡人。7岁随父往南洋婆罗州,在那里读过小学,一度做过打金工的学徒。14岁回到故乡,先在松口初级中学。后在广州市立一中就读。1934年夏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第一段]
-
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
-
作者:王福堂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方言 客家话 语音特点 闽客方言史 汉语方言 《方言》 客家方言 方言分区 阴平 桥本万太郎
-
描述: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王福堂壹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是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中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1934年史语所所做的方言分区中,有客家话,没有赣方言。赣方言包括在下江官话中间,还没有分出来。是不是存在赣方言以及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关系怎样,是罗常培首...
-
故乡的年味
-
作者:水冬青
期号:第3期
来源: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劲十足,让贪吃的我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倒床不起。 农历二十五“入年卦”后,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制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团里”以及炸油角等等。
-
告别,我的2011年
-
作者:行者.冠豸
期号:第2期
来源:新青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字记录 幸福 写作 长篇小说 不真实 生活 跳跃 上网 新年 故事
-
描述:抗拒的诱惑,一边是家园刻骨铭心的眷恋。心的家园早已失去。我只能让这颗心不停地迁徙,不停地寻觅。 漂泊的心没有港湾。 (2) 2011年的长篇写作计划早已泡汤,我不知道2012年,新的开始,我是否可以
-
缤纷客家年
-
作者:夏丽婷
期号:第1期
来源:黄金时代(学生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地球公转 记忆 周期 鞭炮 太阳 农历 祖先 糖果 腊肉
-
描述:地球绕太阳转过无数个周期,至今,我已经历过地球公转的17个周期,随着地球公转的脚步,我即将迈入第18个周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这也就意味着,我将要过我的第18个具有浓浓客家情的"年"了。现在,就由我打开那珍藏有我的十七个"客家年"的记忆匣,带领大家过一个"客家年"吧!
-
古村里的年味,“天大的事,过完年再说”
-
作者:张鹭
期号:第2期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打工 劳动力 澄江 工厂 福建 理由 广东 亚洲金融危机 赣南客家
-
描述:过年,成为打工在外的年轻人一年之中回家的唯一理由。金融危机袭向遥远的大城市,古老村寨的农历新年也难免刮起另一种金融海啸——人们在等待春节来临和期待来年好运的同时,纷纷议论着山外的经济危机
-
澄江古村的年味:“天大的事,过完年再说”
-
作者:张鹭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澄江 打工 古村 劳动力 客家 新闻周刊 金融危机 工厂 广东
-
描述:过年,成为打工在外的年轻人一年之中回家的唯一理由。金融危机袭向遥远的大城市,古老村寨的农历新年也难免刮起另一种金融海啸——人们在等待春节来临和期待来年好运的同时,纷纷议论着山外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