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1)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1)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14)
200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政协天地(1)
广西民族研究(1)
广播与电视(1)
兴大历史学报(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
嘉应学院学报(1)
客家研究辑刊(1)
学术研究(1)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記憶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隱藏的聲音」。1996年第二本詩集《向日葵》出版、受到解嚴之後種種社會運動之影響,其作品的關懷「主體」從女性擴大到族群、環境生態和台灣國際地位等社會現象,客家意識亦轉趨濃烈,開始以母語創作,紀錄大陸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三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舊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社會的「主體」紛擾,以包容、豁達的心境書寫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格溫馨,透露超越現實的「主體合一」之期待。
本文經由分析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歷程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探討其客家書寫策略所認同的內涵是什麼?客家身分與詩中的女性形象從「激進」轉趨「保守」之關係如何?
最後,藉由利玉芳在女性經驗和客家意識之間擺盪的書寫,以不同的語言抒發她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及當代政治、社會事件的批判,說明作者對改變女性、客家族群和台灣的邊緣位置的期待,以及身為台灣本土客家女詩人,從事創作,不僅具有為傳統女性開創出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方式之意義,亦確立其客家身分之認同與定位。
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析论《客家风云杂志》与还我母语运动之关系
作者:彭玉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风云杂志  1228还我母语运动  客家意识  客家意象 
描述: 本論文研究過程與步驟,以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並重,蒐集相關資料與文獻,進行分類與分析,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法與文本分析,交叉分析統計研究。研究過程中,緊緊扣住臺灣社會運動與臺灣客家運動發生的異同,相同的是兩者的歷史、社會背景共同層面,是造成臺灣社會運動的產生前因,臺灣客家運動為臺灣社會運動的一環,而「1228還我母語運動」(1988)是臺灣客家運動重要的具體行動的發展,《客家風雲雜誌》的籌辦創立是臺灣客家運動的起始點。 「客家意識」的產生與強化,前者是受到社會政策與政治結構改變的影響,籌辦了《客家風雲雜誌》,後者是受語言政策的催化,繼而發展成「1228還我母語運動」(1988),這是與臺灣社會運動相異之處。研究主要發現《客家風雲雜誌》具有高度「客家意識」,議題設定意涵以此為主軸,該刊物開創性強、以形塑功能發揮形象訊息傳遞,產生客家意象。最重要的是臺灣客家運動、《客家風雲雜誌》、「1288還我母語運動」三者皆是打破一元化的觀點,以客家主體性為平衡點,追求平權多元的國家社會發展。
战後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以(客家风云杂志)与(客家杂志)为
作者:陈康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运动  还我母语运动  社会运动  客家意识  客籍知识菁英 
描述:立,客籍知識份子洞悉社會脈動,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至此展開臺灣客家運動的先頁。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從1987-2008年《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總共245期所有的篇章,觀察客家雜誌與臺灣客家運動的關聯性。從研究中發現,《客家風雲雜誌》政治性較強,內容風格以具批判的社會運動性為主,《客家雜誌》以歷史民俗文化為主,社會運動性較弱,行政院客委會成立後,客家運動性降低,批判性相對減弱。
《客家風雲雜誌》在客家運動是扮演一種於開創者、拓荒者、奠基者的角色,具有火車頭的功能,鼓動風潮提倡臺灣客家意識,發動還我母語大遊行。《客家雜誌》在接續《客家風雲雜誌》之客家香火後,與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客家電臺並肩作戰,共同推動客家運動,以客籍知識菁英作者群記載客家運動過程,作為客家運動的智庫,提供策略方向思考。
桃园县国民中学学生对客语教学效能之研究
作者:古永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客家意识  文化认同  客家  客语教学  教学效能 
描述:」。至於桃園縣國民中學客語教學實施之效能,實證調查發現(1)課程與教材方面:男女學生、客家與非客家認同、父親族群別是否為客家,沒有明顯之效能差異。(2)行政規劃與認同方面:女生對於行政規劃與認同效能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