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24)
学位论文(14)
视频(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24)
学位论文 (14)
视频 (1)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427)
2013(1)
2012(1)
2011(2)
2009(2)
2008(1)
2007(2)
2006(1)
200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2)
嘉应学院学报(7)
北方音乐(7)
音乐创作(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安徽文学(下半月)(2)
大众文艺·浪漫(1)
鸡西大学学报(1)
民族文学研究(1)
论客家山歌的文化语境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文化语境 
描述: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事象,对它本身的研究可以窥视客家文化的个性色彩。从历史判断、现实状况、自然地域和人文特征上看出客家山歌丰富的文化语境,即客家山歌具有历史承传性、流布广泛性、鲜明地域性、真挚情感性和劝谕功能性。
兴国山歌中"捡脚跟"与"尾驳尾"辨异
作者:罗建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  顶针  客家山歌  江西兴国  修辞法  生动地表现  黄麻绳  《丘中有麻》 
描述:客家山歌中所固有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尚有不少人把这两种形式混为一谈,认为“捡脚跟”与“尾驳尾”是一码事。其实,稍加研究就会明白,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指鹿为马,亦不可张冠李戴. 通常人们都把一首山歌分为歌头。歌腹、歌尾,也正如兴国群众把人体分为“脑盖(头部)”完身(躯体)”脚(下肢)”一样。那么歌尾即相当于人体的脚,而脚跟是脚的最后一个部位。这样说来,“捡脚跟”自然就可以理解为彼此捡起对方歌尾的最后一个词或词组(亦即“脚跟”),用作自己接唱的开头句的第一个词或词组。应该说这个俗名还是取得颇为准确、形象的。而“尾驳尾”则可理解为对唱对方各自运用对方山歌的最后一句,作为自己接唱的开头一句。正象“黄鳅咬尾巴”这一俗名所形容的一样,甲方咬住乙方的尾巴(尾句),乙方又咬住甲方的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