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70)
期刊(1094)
学位论文(274)
图书(113)
会议论文(34)
视频(1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70)
期刊 (1094)
学位论文 (274)
图书 (113)
会议论文 (34)
视频 (12)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1273)
2013(248)
2012(308)
2011(323)
2009(121)
2008(116)
2007(75)
2000(7)
1990(3)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70)
嘉应学院学报(43)
客家文博(15)
嘉应大学学报(11)
龙岩师专学报(7)
当代旅游(学术版)(2)
科技与企业(1)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
青春岁月(1)
才智(1)
略论新世纪客家文化与经济创新
作者:伍德凤 王国欣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经济  创新 
描述:作者力图从典型史料分析中 ,探讨客家文化与经济结缘互动的内在规律性 ;又从总结有特色的文化中 ,寻求再创经济辉煌的闪点或轨迹
试论客家地区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功能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客家  经济  发展 
描述:本文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客家传统文化是促进客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客家民系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刀耕火种  科学致富  启蒙教育  武力救国 
描述:南迁汉人几经周折定居闽粤赣边区 ,在融合当地土著后 ,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 ,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先进的汉文化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在推动中国历史 (尤其是近代历史 )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 ,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客家民系在中华民族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罗英祥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文化传播  启蒙教育  客家民系  边区山地开发  中华民族  爱国精神  历史地位  民族史 
描述:南迁汉人几经财折定居闽奥赣边区,在融合当地土著后,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形成后,对边区的山地开发,传播行进的汉文化方面,发押了积极作用,客家人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在推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前进方面起了先锋作用,因此,客家民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观念革新:客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周琍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经济  经济模式  传统  革新 
描述:本文从客家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客家经济形成的历史背景 ,指出客家经济要发展 ,就必须先打破陈规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观念更新 ,才能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达到经济振兴之目的
农商结合是客家山区的致富之路-关于梅州农村庄园经济的调查报告
作者:黄玉钊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商结合  客家山区  庄园经济 
描述:中国山区如何脱贫致富?这是当前研究山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梅州山区发展“三高农业”,特别是发展农村庄园经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认为农商结合是客家山区的致富之路。
客家文化在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市场作用及其开发体系
作者:郑向敏 谢朝武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西部大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市场作用  开发体系 
描述:下构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体系。
近代西方教会在粤东客家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述略
作者:韩小林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教会  天主教  基督教  粤东客家地区 
描述:做出了贡献。西方传教士又把粤东地区的客家文化传入西方各国,在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了解方面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客家民系形地域之我见
作者:胡希张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祖地  汀洲地区  珠玑巷  形成过程  稳定性  客家民系  石壁  石城  赣州地区  地域 
描述:本文阐释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历史作用,从而指出了不同时期的“客都”所在地,力图客观地论证客家民系形成的历程。
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兼论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缘由
作者:谢永昌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音系  客家方言  梅县话  发展 
描述:客方言是汉语的一支,客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是自然形成的,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心”,“代表”,都是由于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方面的影响力造成的,而且必须得到绝大多数的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