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9)
期刊(44)
图书(17)
会议论文(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9)
期刊 (44)
图书 (17)
会议论文 (1)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3(7)
2011(10)
2009(5)
2008(3)
2007(4)
2003(1)
2000(1)
1999(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
福建文学(2)
福建党史月刊(2)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
炎黄纵横(1)
中学生百科(1)
国学(1)
理论学习月刊(1)
厦门文学(1)
江西画报(1)
天下番薯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描述:建已有81万5千余户、391万6千余口;近二百年“生齿渐繁”之后,这个省份的在册臣民,仅仅剩余了51万5千余户、173万8千余口。短短几代人时间,户口锐减了接近六成。 户口的急剧萎缩,固然出于民间的隐匿瞒报,也折射了这个省份的尴尬境况。令人惊讶的是,又二百余年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建依旧灾荒不断、濒临破产,它的在册人口却达到空前的1500余万,增长九倍以上。与此同时,全国性户口也激增七倍左右,达到了惊人的4亿900万。 如此巨大的起伏,远远超出了前代经验。普遍认为,人口激增是那个麻木蒙昧、无力自拔的“老大帝国”时代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在这一人口曲线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外来农作物的身影,其中包括番薯。 还不仅于此。大移民带来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湖广填四川”之外,是江西填湖广、客家填江西……几尺薯藤,从此在长江流域处处扎根,并沿着一个个集镇,以扇面形状不断扩散开来:先期到达的湖广移民,或以脚步丈量,或以芭茅杆插占,圈尽了四川的良田沃土;后来的外省移民特别是客家人,只能进入边远的粘土带、丘陵区,乃至紧挨贵州、云南的大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