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32)
期刊(1984)
图书(378)
学位论文(371)
视频(62)
会议论文(54)
图片(5)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32)
期刊 (1984)
图书 (378)
学位论文 (371)
视频 (62)
会议论文 (54)
图片 (5)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66)
2014(2677)
2013(574)
2012(575)
2011(535)
2010(477)
2009(256)
2008(225)
2007(119)
1997(1)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209)
客家研究辑刊(110)
东江时报(87)
政协天地(13)
红土地(8)
客家人(7)
福建旅游(5)
羊城今古(2)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
青岛:青岛出版社(2)
迁移渡海的小百姓与大历史:以合浦新民客家吴氏宗族为例
作者:黄丽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进程  迁移  宗族  客家  合浦  百姓  农业文明  传统中国 
描述:滨海居民实际的历史行动为依据。
紫金县蓝塘镇的宗族与民俗:以杜、邓、甘三为重点的田野考察
作者:龚火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紫金县  田野考察  民俗  宗族  地理概况  西南部  广东省  惠东县 
描述:一、地理概况 蓝塘镇位于广东省紫金县西南部,东邻九和镇,西邻凤安、上义镇,南邻惠东县,北毗青溪、义容镇,全镇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镇府驻地蓝塘墟,距紫金县城46公里,距惠州90公里。
方言俗语与民俗研究
作者:林伦伦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方言  俗语  民俗 
描述:方言俗语与民俗研究
饮水思源:中国乡村葬礼中的道德、地位及其再造
作者:欧爱玲 周云水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葬礼  文化大革命期间  道德  乡村  中国  饮水  旧社会  老百姓 
描述:“在旧社会,普通老百姓支付不起完成一次葬礼所需的费用,只好将装有亲戚骨骸的坛子(金罂)放在祠堂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都乱糟糟的,一些顽皮的小孩就将装有骨骸的瓦罐扔到了河里……我与房东宋玲(Songling)以及她的邻居爱华(Aihua)坐在宋玲家的客厅里喝茶
龙南县《过山溜》述略
作者:钟诗权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过山溜  民歌  歌曲  中国  民族 
描述:龙南县《过山溜》述略
《白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序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发展  社会建构  脉络  地域  故事  三联书店  学术报告  实事求是 
描述:的家族世界,观赏他们起伏不羁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类学方法研究乡村社会的成功范例:评《白堠乡的故事:地
作者:徐爽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社会建构  人类学方法  成功范例  脉络  地域  故事  历史 
描述:程以及“国家、地方精英与乡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了细致的梳理,是迄今为止村落史研究中时间跨度最长、探讨最为细致深人的成果之一。
赣南客家数字民俗浅析
作者:钟俊昆 沈赞平 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文化  数字  中原文化  土著文化  社会环境  趋向  民俗  地理环境  渊源 
描述: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渊源上具有继承与被继承关系。由于翰南客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以及赣南原有的土著文化,使得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又具有诸多特异性。本文试通过对赣南客家的数字民俗的分析,揭示赣南客家祈求吉祥、消除灾祸的种种心理积淀与趋向。
客家民俗与越僮关系条证
作者:吴永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俗习惯  客家  中国 
描述:民族及其后裔文化,对客家文化有重要影响,举其大端例证如下:
仪式与象征:凤凰山半山客春节民俗感怀
作者:郑观蕾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凰山  潮汕地区  民俗  春节  象征  仪式  明代中后期  南山区 
描述:县西北部、潮南区西南部、潮阳区金玉镇西部,以及梅州市丰顺县汤坑片,即潮汕地区的凤凰山区、大北山区、南阳山区、大南山区等潮客交界地区,人口约有140万。潮汕地区的“半山客”,比“福佬人”晚来一步,当他们迁至潮汕地区时,“福佬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半山客”大多分布在资源较贫乏的山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半山客”与“福佬人”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