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40)
报纸(275)
图书(131)
学位论文(42)
会议论文(9)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40)
报纸 (275)
图书 (131)
学位论文 (42)
会议论文 (9)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4(440)
2013(57)
2012(83)
2010(46)
2009(19)
2008(34)
2002(3)
2001(3)
1995(2)
199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1)
客家研究辑刊(26)
学术研究(7)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5)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绿城文学(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民族文学(1)
当代作家评论(1)
新文学评论(1)
中国新文学批评的传统与现状: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8届年会暨萧
作者:曾庆江 王仁宝  期号:第4期 来源:新文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00余名专家与会并发表
批评家影集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家  博士生导师  影集  美国哈佛大学  当代文学研究  客家文化研究  2010年  跨学科研究 
描述:黄发有(1969一),福建上杭人。文学博士,著名文学批评家。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扬子江评论》杂志常务编委。2009—2010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近年致力于跨学科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传媒研究、当代文学研究、客家文化研究等学术领域。
客家文学创作与批评:全球化背景下的构想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  文化合作  文化交流 
描述:办的立项并给予基金资助,
客家文学的繁荣、得失与期望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3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客家意识  精品  走向世界 
描述:客家文学的繁荣为客家文学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客家文学的现状, 为进一步锻造精品, 走向世界提出建议: 一、增强客家意识, 创作富有客家味的作品。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艺术手法的创新相结合。三、提倡达摩面壁精神, 认真琢磨, 反复锤炼。四、提倡直率的文学批评
猎猎牛幡
作者:岑隆业  期号:第4期 来源:民族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作队  折椅  作者署名  寨子  批评  丧礼  杨林  头牛  客家  崖壁 
描述: 几张软沙发还空着,他不进来坐,偏拉过一张折椅到门边的墙角,打开,横坐在那儿,冷沉沉地耷拉着脸一言不发。现下的年轻人挨批评,不当面顶撞,能这么就算不错了。况且这位小杨"犟"得出名,在单位里谁都不愿不敢惹他。他牛脾气一发加上他那牛高马大的身力,都怕。这是工作队集中开会。
歌谣:客家人开发台湾的文学反映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台湾  开发  客家人 
描述:“以诗证史”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传统。本文以客家歌谣为例,论证客家人开发台湾从“流寓”到“深根”的历程: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由盲目变为自觉,他们既不会忘记根在大陆—唐山,更是眷恋自己流血流汗、辛勤开垦的台湾。同时分析客家人早期开发台湾的艰辛,并表示笔者能早日到台湾进行实地调查的愿望。
海外客家文学及其前景展望——从黄遵宪的《番客篇》说起
作者:罗可群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外  客家  文学  番客篇  展望 
描述:
人物风采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绿城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风采  作家协会  书法创作  文学 
描述:石天简介:男,80后青年,出生于广西客家一个小乡村。爱好文学与书法创作,发表作品苦干。15岁入市作家协会,21岁入省作家协会。
萧殷文学思想中的客家文化意识
作者:肖佩华  期号:第1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萧殷  文学思想  客家文化意识 
描述:萧殷从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中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其思想渊源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拟从客家文化对萧殷潜移默化的影响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从另一视角获得对萧殷人格、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的新认识。
海外客籍作家移民意识流变
作者:李惠娟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意识  客家  文学  流变 
描述:对于客家迁徙的历史进程,移民意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海外的客家籍作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移民意识的传承与衍变,以及海外客籍作家作品与中国客家文化、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程的内在联系,探讨他们特有迁徙文化行为所展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