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足迹行》:书写客家影像志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以记者行走体验的形式,采用“纪实+体验”的“快速纪录片”拍摄手法,探寻客家迁徙历史,发现客家文化传承,反映客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特民系的迁徙历程、文化传承以及当下的生活状态。
俗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以其独特的生
-
悠游客家香格里拉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群山连绵,瀑布叠飞,一派灵山秀水好风光。
西河车龙村的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周边一片田园风光,景色秀美。
大埔名片
中国青花瓷之乡
中央苏区县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小吃名县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蜜柚之乡
中国花环龙之乡
中国最美的小城
大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是值得让你一去再去的
-
客家祭祖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客家人历来重视礼教,把祭祖看作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
客家人的祭祀分私祭和公祭两种。私祭,也叫家祭,指单家祭礼;公祭指合族、合祠或合房拜祭。
客家人对自己的祖宗非常崇敬,“草鞋脚上,灵牌背上”,即使在漂泊无定的生涯中也要背着祖宗的灵牌随时供奉。为
-
连城客家木偶戏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连城客家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该县赖源乡人徐象球在乡里创办的“老福星堂”提线木偶戏班,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精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偶戏艺术——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诞生之初,行头极简,仅木偶18个(俗称“十八罗汉”)。戏台则用4根竹柱支撑,
-
客家婚俗——对轿对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钟同福
客家乡村的婚礼中,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对“轿”对,即结婚那天,新郎迎亲的花轿上,只贴一条上联,而下联要由娘家“答对”。如今,喜车代替了花轿,这对子也就贴在喜车上了。
新郎办喜事前,必请一个文化水平高的“先生”为婚礼主持礼仪规程,书写喜帖、喜联等。迎亲的前一天,“先生”召集家族中
-
汴梁晚报来梅寻访“客家路”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近日,河南省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万里寻踪客家路”特别报道组来到梅州,寻访世界客都的客家民风,纵情客家山水,品味客家风情。
据了解,在开封获得2014年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的承办权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策划推出了“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从开封到封开”汴梁晚报“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系列采访活动
-
甑笊舞:客家风情的别致演绎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甑笊舞表演。肖继岳摄
□卢晓炜段观连
“吃茶要知茶家事,吃酒呀,吃酒要知酒根源!吃茶呀,要知茶家事,吃酒要知酒根源——要知酒根源啰……”近日,在于都县银坑镇山下社区,20多名身穿红边黄色艳丽客家服装、头扎绸缎头巾的男子和着唱词起舞。“船歌”赞太平,热舞迎盛会,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甑
-
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老字号:“聚盛祥”
客家老字号:“万和”
【摭拾】
冯锡煌
作为商铺标志,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用于招徕顾客的商业招牌,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明代以前的商业招牌,多用布帛制作,挂在酒坊、栈房或食宿之店,称为“酒望”、“店招”,又称为“幌子”。那时,乡村街市都
-
陈柳金:客家皈依与文学安怀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谈艺录】 本报记者 朱红娜
人物介绍
陈柳金,1979年生,兴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小小说散见于《飞天》《短篇小说》《百花园》《小说月刊》等,部分作品被《读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作品入选2011、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排行
-
客家祖训传久远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摭拾】
客家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恪守孝道,和邻睦族,坦荡做人,在族中乡间有好名声,除平日的言传身教外,还会想出不少其他方式对后代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围龙屋墙壁屏柱上凿写的家规家训式的文字,就可看出先辈的这种良苦用心。
一座相对完整的围龙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几代人所建成。因此,如何维持生活秩序和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