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9)
报纸(23)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9)
报纸 (23)
学位论文 (13)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61)
2013(10)
2012(6)
2011(5)
2010(4)
2009(3)
2008(2)
2007(2)
2006(1)
200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客家研究辑刊(5)
世界宗教研究(2)
方言(2)
韶关学院学报(1)
佛学研究(1)
贵州民族研究(1)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1)
语言科学(1)
时代文学(1)
《客家山歌唱腔与创作》出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军)为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从挽救民间文化艺术、培养山歌演唱后续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梅县新城中心小学最近编印了由汤明哲主编,丘小宏、邱国锋任总顾问的《客家山歌唱腔与创作》一书。 该书为方便读者研究、探索,内容的编排按山歌的内容、性质,分为少儿篇、传统篇、发展篇
华侨拜师 把客家舞带回荷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都讯 记者莫晓东 通讯员凌有福 昨日上午,凤岗镇文广中心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这些人找到凤岗舞蹈协会负责人,要求“拜师”学艺。原来,他们是荷兰一个华侨艺术团的团员,出于对凤岗客侨文化艺术的热爱,利用返乡探亲之机,专程到凤岗舞蹈协会学习凤岗客家舞蹈。 前来学习凤岗客家舞蹈的华侨共8人,都是艺术
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老字号:“聚盛祥” 客家老字号:“万和” 【摭拾】 冯锡煌 作为商铺标志,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用于招徕顾客的商业招牌,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明代以前的商业招牌,多用布帛制作,挂在酒坊、栈房或食宿之店,称为“酒望”、“店招”,又称为“幌子”。那时,乡村街市都
美国客家会馆董事被解职
作者:蔚宇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侨报记者蔚宇4月18日洛杉矶报道】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质的社团,是否会成为政治工具?美国客家会馆临时董事长邱启宜18日表示,美国客家会馆作为海外客家乡亲的家,不带任何的政治色彩,欢迎所有客家乡亲到馆
把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朱迪光(左)与央视《客家足迹行》摄制组在桥溪村继善楼讨论摄制工作。 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最近一直忙个不停,记者的采访为此推迟了好几次。失约是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对于为地方文保事业奔波的朱迪光来
客家人挑盐担的历史记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盐道当铺遗址 ▲斑驳残破的蕉岭新铺盐仓 【钩沉】 □邓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盐业使用和生产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盐的产地不多,一直以来,中国盐的来源主要靠海水。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上记载,公元前514年,由吴王阖闾、春申、已濞连
客家文化产业整合发展路径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经济论苑】 ●罗奕山 经验和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快慢高低,并非取决于区域资源禀赋程度,而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文化产业引领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但要成为产业,就要有产业活力、有人才、有市场、有资金。如何将千年厚重的客家文化转化为优结构、扩消费、促就业、惠民生、可持续的现实独特优势,成为附
融入客家文化的养生温泉
作者:陈坚盈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叶园温泉属于淡水矿温泉。 叶园温泉的浴池功能多样。 叶园温泉 泉·源 [温泉地理] 叶园温泉是少见的优质苏打泉,是融合了客家中草药文化的养生温泉。叶园温泉所处的客家原住民山区,富产草药,叶园温泉将客家中草药文化融入纯天然的温泉水中,配置出各种功效的养生泉。 [追根溯源] 泉质是
网友赞法官进村庭审“讲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东县人民法院多祝法庭将庭审现场搬进禾多村。 《东江时报》记者杨建业 摄 东江时报讯 “支持黄审判长为村民办实事,调解纠纷!不容易,顶一个!”5月11日,《东江时报》报道惠东县人民法院多祝法庭将庭审现场搬进禾多村的消息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不少市民、网民纷纷发帖称赞巡回法庭这一惠民举措。
注入时代元素,让客家民俗更传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首席评论] ■罗奕山 “烟花爆竹声声,火龙姗姗出场。”近日,除梅州本地媒体外,《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省级媒体也图文并茂报道了“丰顺县埔寨镇埔南村元宵民俗祈福活动,‘烧火龙’10万游客挤爆山村”的消息。“埔寨火龙”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美名远播,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