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07)
报纸(300)
视频(102)
图书(79)
学位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07)
报纸 (300)
视频 (102)
图书 (79)
学位论文 (35)
按年份分组
2015(102)
2014(401)
2013(52)
2011(61)
2010(51)
2009(27)
2008(30)
2003(4)
200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1)
客家研究辑刊(25)
岭南文史(13)
学术研究(6)
大众文艺(2)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1)
东方文化(1)
学理论·下(1)
商情(1)
中文信息(行游数码)(1)
岭南建筑民俗的易学解读
作者:朱培坤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建筑  民俗  易学  解读 
描述:最基本的要素,其中“住”除了讲究居室的合理建筑、装饰外,还要满足居者的心理需求,满足人的信仰和民俗习惯,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合符建筑民俗的要求。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岭南建筑民俗的发展历程,对
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
作者:张松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象征诗派  盗火者  非对称性比较 
描述:的形成和象征主义诗歌的民族化改造方面的努力,为提升中国象征诗的艺术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和李金发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着天然的互补性。因此,本文将对两者进行宏观(地域文化背景、情感、职业历程等)和微观
——客家山歌艺术探幽岭南本土音乐的一朵奇葩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移民,所以客家人的语言至今仍然带有浓厚的中原口音。这种中原口音和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话。客家山歌和惠东渔歌都是中原移民的精神产品。岭南多山傍海:居留山上
“客家诗经”――《杭川新风雅集》
作者:温云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千年古邑上杭,翰墨飘香,文风焕彩。自古以来文人学士著述甚丰,“一城如画半城诗”赢得“诗画之乡”之美称。据史载,上杭历史上文人墨客遣兴抒怀,吟诵诗词数以万计,诗词书籍147种达数千卷。浩繁的卷帙,宝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反映了上杭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1 936年秋,杭邑清末举人、南社诗人、客家硕儒
充满乡韵童趣的客家童谣
作者:吴德祥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童谣,即是客家乡村儿童流传的口头歌谣。这些歌谣都是客家乡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供小儿传唱的歌谣,它使用诗歌的韵律和形式,来表现客家乡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和儿童趣味,反映了客家乡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假、丑、恶的控诉和鞭挞。不仅对儿 童培养韵律、想象、联想等
地域文化与中国山水画
作者:周华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中国山水画  南北宗  湖湘文化 
描述:的文化和画派,如:北方草原游牧文化(黑土地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西部边塞文化(西域文化)、闵粤文化(岭南、客家文化)、齐鲁文化等等。 本课题将通过对这些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山水画进行
不辞长作新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初读东坡的诗句,觉得超然与闲适,隐约中似乎还有一丝悲壮。20多年前,懵懂年少的我,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与这个东坡谪居过的岭南城市联系起来
客家山歌唱响香港大舞台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报道从惠州走出去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音乐人李志雄夫妇。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编者按: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10年,是惠港两地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的10年,是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10年。10年来,惠港两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互动取得丰硕成果。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以“惠港互动”为主题,本报从
河源精心打造“客家水乡”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连平讯 (记者曾焕阳、秦仲阳 通讯员汤剑冰、林伟国、张燕芬)“万绿河源·客家水乡”旅游主题推介活动将于今日中午在连平县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内的新河漂流基地降下帷幕。今后一段时期,河源市委、市政府将把“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作为全市的总体旅游形象和旅游主题,重点对外进行全面推介宣传。 享有“客家水
客家民歌唤醒城市遥远记忆
作者:刘莎莎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有一把草我门边坐,有一把米我唱山歌……”这是深圳客家先民的一首古老山歌。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现代都市人或许已经遗忘这古老的旋律,在流行音乐的吞噬下,“民歌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与客家民歌相伴生的城市历史记忆,也随之渐行渐远。$$所幸,深圳人已经意识到历史记忆缺失的严重后果。2005年11月,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