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33)
报纸(6263)
图书(1506)
学位论文(1241)
视频(802)
会议论文(357)
图片(45)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33)
报纸 (6263)
图书 (1506)
学位论文 (1241)
视频 (802)
会议论文 (357)
图片 (45)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815)
2014(9344)
2013(1277)
2012(1309)
2011(1285)
2010(1126)
2008(566)
2007(357)
2005(8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83)
梅州日报(1771)
赣南日报(350)
嘉应学院学报(142)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5)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西安社会科学(2)
世纪桥·纪实版(1)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
前移43米,红楼搬新家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百年老屋整体平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红楼”平移引起周边市民的关注。社区记者 陈以怀摄 社区记者 陈铭 段灿 实习生 孙晔 报道 看似巍然未动,实则它在以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速度缓慢往前移动,目标是———前方43米,是它的新家。从前天开始,宝安区观澜街道观澜老街一栋百年老房前不时有人前来看稀奇热闹。老房子的整体平移工程,意
●她曾到福建寻根●她丈夫为民主牺牲●她获得诺奖提名●她经历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88年,阿基诺夫人(中)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1983年8月,阿基诺先生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遭枪击身亡,阿基诺夫人与其遗体告别。 从一名不顾政治险恶的家庭主妇,成为凝聚在野阵营的核心人物,领导不流血革命成为亚洲第一位女性国家元首,之后又在七场兵变的风暴中安然完成任期,
钦州“跳岭头”节俗研究
作者:张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钦州  “跳岭头”  文化复合 
描述:跳岭头”而论“跳岭头”,广度和深度不够;在定性问题上众说纷纭,未能论及根本,这也导致了学术界对“跳岭头”的源流、变迁等探讨的欠缺。因此,本文意欲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新的探讨,冀能将相关研究推向深入。 文章第一部分,就钦州“跳岭头”的分布、程序、仪式及其表演主体——岭头班等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一言以蔽之,钦州“跳岭头”分布于钦南、钦北区的部分乡镇,灵山县的大部分村落和浦北县的部分客家重镇,其中尤以灵山县为盛;是农历八至十月间由岭头班(或称老师班)遵照“请神-酬神-送神”的基本程序在相对固定的地点举行相关仪式和表演,用以祈求丰收、人畜平安,祛邪纳吉的聚祭祀、舞蹈、戏剧于一身的传统民俗。第二部分先在诸多对傩的定性中提炼本文对它的概念取向,综合“跳岭头”的形式、内容、内涵等可初步推断,“跳岭头”是一种带有军傩成分的民间傩戏。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其源流变迁,初步可得出结论:钦州“跳岭头”是傩自中原而长江以南、再西南传播后,结合桂北“跳神”以及儒、道、佛等教派文化、师公文化、钦州地方特色文化等经久而成的一种变体,并很可能成于唐代,兴于明清。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尝试总结钦州“跳岭头”的特征,作用于这些特征的显要因素为秋社。里社制度的施行,标志着明代的民间社祭被纳入官方的祭祀制度,使得“同社”祭祀观念深入人心。随着人们对娱乐等社会性需求的加强,官方允许的社祭反被民间用作祭祀各种庞杂神灵的迎神赛社的理由。“跳岭头”持续一定时间长度的狂欢与酬神表演在某种程度上与社祭上述的种种需求契合、秋社与秋傩又在时间上吻合,种种历史巧合就这样发生了奇妙的结合,“跳岭头”被吸纳进秋社中;社也成为“跳岭头”内涵的重要组成并被利用来划分“岭头”一定分布区域内的信仰范围和组织仪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内化为“跳岭头”中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缺乏娱乐的年代,看“跳岭头”表演成为人们的一大享受,它与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被遗忘,“跳岭头”的盛名早已掩盖了秋社,秋社中的聚饮习俗也被冠以“吃岭头”之谓。但今时今日,我们仍能从中发现些许蛛丝马迹。总结钦州“跳岭头”的特征为:结构、时空、组织的“社”化;形式、内容的地方化。对比傩的最初形态,钦州“跳岭头”是它从单一走向复合的充分体现。借此,也还秋社一个应有的历史位置。第四部分则对钦州“跳岭头”从单一到复合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国家和边缘借风俗以构建华夏、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包括娱乐、道德宣教、社会凝聚、族群交往、驱邪纳吉等方面的需求)共同促进了这一进程。文章的最后,探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钦州“跳岭头”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机遇在于不同权力的介入将使一些村落获得不曾有过的不同话语的主导权,挑战在于它所遭遇的神圣性解构和行政体制的阻碍,希冀借此为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笔者认为,“跳岭头”或“傩”,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从单一到复合的演变,这是经济、政治、文化,或者说是国家与个人、中央与民间、历史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帝国边区的村落、族群与歷史:以屏东万金庄为中心讨論(186
作者:洪维晟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迁徙论  万金庄  平埔原住民  潮汕语系  天主教 
描述:,清政府同意來臺平亂的將軍福康安所提出之「屯番制」構想,作為統治臺灣的策略。約自康熙末年左右,至咸豐年間,平埔原住民因政府政策的推動而逐漸陸續由原居地向東或向北「擴張」,於中央山脈的山腳地帶,建立起許多新聚落。清政府多次劃界的過程中在萬金庄一帶重疊,使得此地不僅沒有新舊區域之分,也造就了族群關係多元複雜的情況。又,1861 年天主教道明會傳教至此,並推動「教會村」的聚落模式,從土地,婚姻以及生活等各層面將教友凝聚在一起,而非教友的居民亦有自我運行的生活方式。萬金庄內部逐漸形成立六個角頭的型態,以庄內中心的一棵大榕樹作為區別教友與非教友的空間型態。進入到20 世紀以後,萬金庄在日本臺灣總督府的國家政策影響下,也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聚落人口的增加、近代交通的建設以及產業的革新,帶動了公共空間與公共活動的多元化,這些變化都具體的反映了山腳社會的轉型。並且透過,文字、傳媒、學界以及地方政府共同運作,與萬金庄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消彌了過去族群分類的現象,一同建立起「萬金意識」。本文筆者扣緊「長期結構史」(histore des structures;Structurgeschite)概念,選擇其已天主教二次入臺的1861 年作為研究時間的起始值至終戰後,兼採地理學為輔助學科,透過各種文獻史料的整理與分析與田野調查,以萬金庄的社會變遷為主軸,進而討論屏東平原山腳地帶的總體發展。透過本文的研究,筆者有如下三個觀點:第一、透過文獻考證與地名學的輔助,釐清了屏東平原的族群關係與聚落形成的發展,同時對「平埔原住民族群被迫遷徙」之論,提出適度修正;進而探討了萬金庄的居民結構主要是由十七世紀大放索語區的平埔原住民,以及漢人族群與排灣族所組成。第二、嘗試就「語系」為基礎,將來臺拓墾漢人分為閩籍的漳泉語系、粵籍的客家語系以及潮汕語系等人群。尤其是廣東潮汕的移民,常被學界忽視。不過,在傳統東亞貿易網絡上,潮州語系人群卻佔有重要地位,也影響臺灣的社會構成。故,以方言為分類討論漢人的族群關係,應可較貼近屏東平原當時的社會情況。第三、本文透過區域個案的觀察,釐清了山腳社會從邊區型態過渡到近代國家體制下的歷史過程,並探討了統治當局如何建立起各種統治制度,去控制這些過去被視為邊陲的區域。地方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說明了社會轉型的情況。也說明了山腳地區的人群如何擺脫不同移民群的祖源認同而走向山腳社會的地緣認同。
海南汉族、黎族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唐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汉族  海南黎族  HLA等位基因  多态性  基因频 
描述: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HLA等位基因与海南地区高发疾病(如鼻咽癌、地中海贫血、Citrin遗传缺陷病等)相关性、器官移植配型、法医学等研究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准确的HLA-A、B、DRB1基因频率参数。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