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18)
报纸(6256)
图书(1419)
学位论文(1223)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18)
报纸 (6256)
图书 (1419)
学位论文 (1223)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42)
2013(1274)
2012(1311)
2011(1281)
2010(1108)
2008(565)
2006(181)
2004(12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9)
客家研究辑刊(568)
嘉应学院学报(228)
客家(113)
装饰(2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13)
音乐时空(理论版)(2)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社会文化内涵
作者:陈曼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客家妇女  音乐行为  社会文化内涵  社会地位 
描述:有更全面的定位。本文认为:客家妇女客家音乐创作的主力军,客家妇女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音乐内容、唱法、风格都真实、生动地表达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和儒、道文化背景下客家妇女作为创造者
客家妇女做布鞋
作者:温云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过去的客家妇女“手纳‘千层底’,寒夜打布鞋”的劳苦艰辛。 传统的手工布鞋穿在脚上松软舒适、保暖御寒、除汗去臭,走起路来又轻又快,稳稳当当, 特别适合走在乡村小路上,令人爱不释脚,然而做双布
海西客家与闽南妇女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作者:刘运娟 甘应进 陈东生  来源: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人、闽南人皆源于中原汉族。由于迁徙时代和定居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民系。客家(Hakka)民系是南迁汉民于南宋末年至明末清初,在赣闽粤边区与畲、瑶等土著融合而形成,具有独特方言、文化、风俗和特性的一个汉民族民系。[2]客家人对内与当
客家族群与在地社会 台湾与全球的经验
作者:丘昌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描述:客家族群与在地社会 台湾与全球的经验
客家服饰文化研究
作者:刘运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  二元性  服饰文化  根源性 
描述:妇女衣着非常相似:3、发型多是椎髻;4、畲族妇女客和家妇女一样都是天足。同时以闽西客家妇女与当地汉族民系福佬妇女的服饰为例做了横向对比,发现:1、福佬人服装款式材质较客家人要精细和复杂;2、福佬妇女多穿裙,客家妇女多着裤;3、福佬妇女发型多样,客家妇女发型简单:4、客家妇女多天足,福佬妇女多缠足。
客家有争议的一些问题探讨
作者:邓习权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客家有争议的几个问题众说纷纭,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问题:1客家源流追溯;2、客家民系的特点;3、中原南迁的少数民族应属于客家人,而不是土著人;4、客家妇女缠足与不缠足的争论。本人不才,在研究了数位高水平的学者、教授后,愿与他们共同商榷,闸明自己的不同观点。
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社会文化内涵=MUSICAL ACT OF HAKKA WOMEN AND ITS SOCIAL-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作者:陈曼娜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社会文化内涵=MUSICAL ACT OF HAKKA WOMEN AND ITS SOCIAL-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WEST OF FUJIAN PROVINCE
台湾客家研究概论
作者:徐正光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台湾 
描述:台湾客家研究概论
永定客家山歌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作者:刘永良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近日,永定县高头乡妇女李鹤招在承启楼为前来采访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尽情演唱“客家山歌”。永定客家山歌作为客家
客家教育研究
作者:叶少玲  来源: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教育  客家史 
描述:客家是中华汉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历代客家英才辈出,与客家人非常重视教育的传统直接相关。本文从教育兴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侧面,揭示了民族必旺,教育为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