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7)
期刊(28)
学位论文(6)
视频(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7)
期刊 (28)
学位论文 (6)
视频 (3)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34)
2013(14)
2011(30)
2010(16)
2009(13)
2008(9)
2006(4)
2001(1)
2000(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24)
其它(9)
深圳特区报(4)
羊城晚报(3)
大众摄影(1)
山西建筑(1)
民族论坛(1)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
暂无(1)
中国减灾(1)
无机聚合物胶结古迹夯土材料之物性研究
作者:何恭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夯土  无机聚合物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介面剪力强度  古迹修复 
描述:特的耐久性,非常值得加以研究探討。此外,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記載,若能利用現代科技結合傳統夯土技術,並改善其力學特性與耐久性,可提供未來古蹟修復相關單位做為參考與利用。 故本研究利用無機聚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膠結性與良好的耐高溫性能、燃燒時又不具毒性的特性,與過篩後的夯土材料按不同實驗規畫之配比,製成不同配比的夯土-無機化合物,進行抗壓強度試驗,以分析比較不同配比的夯土-無機化合物抗壓強度之關係,再利用抗拉強度試驗與比重、吸水率試驗討論比較其材料耐久性,並且黏結於夯土磚以進行介面剪力強度試驗討論其黏結性,以期望藉由一連串之試驗,了解夯土材料與無機聚合物的最佳配比其物性研究,可望作為古蹟修復之參考。
客家土楼夯土墙体的风雨侵蚀实测研究
作者:陈艳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夯土墙体  风雨侵蚀  侵蚀损伤 
描述:夯土墙体,从而引起夯土墙体的结构损伤,本文主要研究夯土墙在风雨共同作用下的侵蚀实测。本文以福建土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的实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收集土楼的所在地的气象资料,包括风速
世遗土楼夯土墙身材料强度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李安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可靠性评估  夯土材料强度  无损检测  回弹仪  测强曲线 
描述:块进行力学性质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围压下直径39.1mm、高度80mm的圆柱体夯土试样的三轴试验破坏模式和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夯土试块轴向抗压试验的破坏模式,然后与岩石试样的三轴试验破坏模式和混凝土试块轴向抗压试验的破坏模式进行对比,发现夯土材料在其正常含水率以及受力情况下呈现出与混凝土等普通建筑材料相似的力学性质。根据所得出的材料力学性质选取回弹仪作为土墙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并作出适当改造从而提高了回弹仪的检测精度。参照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的建立方法,采用边长为150mm的历史为110年、240年夯土立方体试块进行室内回弹以及抗压强度试验,运用MATLAB数学分析软件拟合得到专用于110年、240年土墙强度现场无损检测的测强曲线和曲线方程式。应用回弹仪对一座历史为110年的在役土楼的一片土墙进行检测,并对建筑结构尺寸和所承受荷载进行测量计算,根据标准计算该土墙安全可靠性系数,评定其承载力安全等级后确定对该土墙所需作出的保护计划和加固维修措施。
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客家土楼文化研究
作者:卜奇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文化  居住文化  客家  现代化 
描述:自唐末北宋聚居闽赣粤边区,经南宋、元代,到明代中晚期,因汉族南迁运动基本终止,各地分布大体定局,客家地区不再受到北方的压力,开始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居住环境。闽赣边区远离中国历代皇朝统治中心,高山阻隔,从未被牵涉于北方皇朝权力之争中。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给客家人建造土楼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客家土楼,就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而言,其渊源是来自于北方中原的古宫殿及住宅形式和夯土技术。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里,人们曾长期过着穴居、巢居、窝棚等的生活,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人们开始认识到圆形空间的经济、结构安全和构造简单,因此曾大量建造圆形住宅。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和日渐清晰的方位观念、次序观念和等级观念的形成,圆形住宅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方形住宅出现了,其后圆方形住宅共存。在中国原始氏族公社遗址发掘中,发现...
粤东山区J县村民自治问题研究
作者:凌晓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治理  治理组织  自治制度 
描述:化进程,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促进了农村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它的实施状况不仅直接关涉“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而且会间接制约着我国民主化的进程。 笔者采取以集中座谈、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从梳理、分析粤东山区J县村民自治的基本概况入手,对广东客家地区村民自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一探讨,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层面分析村民自治中所遇到的问题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村民自治的基础;加强机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乡村内外环境建设,培育村治良好环境;完善村民自治法制建设,为村民自治提供法律保障等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对策措施。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宁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民俗文化  现代化 
描述:。围屋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的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客家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围屋文化,更重要的是,客家人创造了围屋景观得以产生并且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深厚物质、精神基础。 赣南客家围屋,就其造型规模和建筑艺术而言,其渊源来自于北方中原的古宫殿的住宅形式和夯土技术。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里,人们长期过着穴居、巢居、窝棚等生活,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人们开始认识到圆形空间的经济、结构安全和构造简单,因此曾大量建造圆形住宅。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和日渐清晰的方位观念、次序观念和等级观念的形成,圆形住宅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方形住宅出现了,其后圆方形住宅共存,继而在方圆形式上又演化生出明堂形制建筑。在明堂形制的基础上,民居的“四架三间平房”式的建筑出现,它是中国古代所有建筑的最小基准单位。反观客家围屋,其五凤楼构造与四架三间形式有着微妙的联系,同时又继承了明堂的纵横五堂原则。其建筑的形态以方形和圆形为主,强调中轴位置,以此体现中国的封建礼教、宗族制度和儒家思想。 任何建筑物都可以视作其创造者所拥有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特征的体现。围屋是赣南客家民系所拥有的全部文明成果高度浓缩的结晶,它是客家文化最典型的表现之一,是最能全面深刻反映其创造者自身文化的实体。在围屋静态的物质架构底下,包含着客家民系古今全部文明的成果,因此可以将围屋看作是客家文化的高度抽象符号,其价值已远远超越人类居住建筑的抵御风雨、抗击外敌等实用的机械功能的范畴,有着远非纯建筑学所能解释的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 在赣南客家围屋中,我们可以从生育习俗、丧葬习俗、休闲娱乐、民间信仰等方面来透视其中的民俗生活与文化;从围屋选址营造的地势、山水、方向崇拜中体味始终萦绕在客家人心头的风水意识;从祠堂、族谱中领略客家人的宗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