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43)
期刊(120)
学位论文(6)
图书(4)
会议论文(3)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43)
期刊 (120)
学位论文 (6)
图书 (4)
会议论文 (3)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4(163)
2013(88)
2012(96)
2011(83)
2010(73)
2009(25)
2008(23)
2007(13)
2005(5)
2004(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34)
三明日报(28)
其它(10)
台湾周刊(6)
城市画报(3)
两岸关系(2)
音乐周报(1)
厦门文学(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寻根(1)
自强不息,传承永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发展的时代,也被人趣称为“小”时代,从社会整体发展看,小时代也需要大方向。人们怎么保持对家国和文化的认同,从而使文化向心力、民族凝聚力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可靠依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借参加媒体会议的机会到了梅州,从梅州深厚原生的客家文化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客家人,就是中
寻访延陵
作者:吴福辉  期号:第6期 来源:寻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伯  《史记》  客家  南部  地名  中国  台湾省  实在  自身  知道 
描述:2001年1月在台湾南部客家集聚地看到“延陵堂”的匾额时,我真是惊喜交加,居然呆在那里了。说来惭愧,虽然翻阅过《史记》,读过一些篇章,但我无法确切地说是否在《太伯世家第一》里(这可是“世家”的首篇),注意到延陵这个地名。待我知道延陵同我自身有关,实在已经太迟了。
走神(连专栏)距离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到树上的蛇,山间的迷路以及土匪的窝。 还有大雪天在山顶俯瞰县城美景时的赞叹:真是漂亮啊。还有同行一位老挑夫发的感慨老妹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苦呢々 第二天闲着无事,就开车去了她话中的乡镇,至今仍在公路的尽头,只有几十座建筑。此地出了县城教育局长,据说是当地最大的官(以官阶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我以前一直认为是客家人的劣根性,现在发现多少冤枉客家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持此标准者众),此前刚好因受贿倒台(舆论更喜欢的是他如何玩弄上十位女教师的),更有趣的传闻是他曾经在此地的祖坟里藏有两百万。 沿途倒是风景极佳。可能跟几十年前比,并无区别。只是路上的时间短了很多,来回不到两个小时。 战胜距离的能力慢慢变大,是生活形态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福州到厦门的动车开通很久以后,终于找到机会去体验一下,参加了一个随机漫游式的周末活动,几个人坐动车来到之前一无所知的闽东县城,在这里,知道了房地产的威力,和沿海几乎没有区别的高楼一幢幢在长,问一下房价,一平方米5000元了,而街上与商店却孤零零没几个人。在滩涂边的荒山上看落日,一个个心急的人更是自嘲为装逼犯。 第二天,人群游荡到附近的福鼎(动车就是一站地,十来分钟,不知城画在这里有没有读者,有的话,写封读者来信给城画吧),主要活动就是顺着大街闲走,看见小吃就吃一点,摊点都备有雪白的瓷碗,煮在沸水里,令人心喜。 而无意到达的桐山溪,更是满溪的鲤鱼,从酒店的高处看,河水都被锦鲤映红了,河边是闲人在喂鱼,一防风篷里在放木偶戏,配的是马连良的音。一小孩见我们喜欢他的拉布拉多,便起劲地逗它,把狗粮扔进河里让它秀泳技。据说此地人不吃鲤鱼,惧怕损了自己跃龙门的运气,所以河里的鲤鱼得以幸存得像小型鱼雷一样肥大——如果这个传言不实,那更证明此地人有格调。 因为有了动车,随机漫游的空间宽了,就是数百公里以外,也可以当饭后散步一样,突然在一个地方逛一下,有所得,无所得,都无所谓,但这些空间,确实已成了你生活中的储备了,扣除车票因素,这就像以前无目的地坐在公交车上瞎转,你总会见到一些陌生的事情刺激一下你。 所有加速到达的技术,无论是高铁、动车还是网络,都在增加人的厚度,那些人为的减速是多么令人扫兴啊。
专栏 最标准的口音
作者:暂无 期号:第15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口音,而县城口音,又绝对是当地的贵族口音;所以农村孩子到县城读书,基本都会悄悄学习,在县城时变成了县城口音,用现在的话来说,向标准和上流社会致敬。 我也会两种口音的客家话。一个是中复村口音,这村原名“钟屋村”,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中改名,有“中央军光复”的含义,不知这个反动的名字为何没有改回来。村后是松毛岭,原来车要爬四十分钟才能翻越,曾打了惨烈的一战。我有次问我奶奶当时的情形,她说,反正兵来就跑……有次在树丛里,我还见到跑得急没穿衣服的女人。 还有一种是县城口音。教室前面是瞿秋白被枪决的地方,他走到那里,坐在草地上说:此地甚好。行刑人就开枪。离他的囚室并不远,那是一房一院,房里有床和桌椅,院子里鹅卵石铺地,中间有棵小树,好像是梅花。我觉得他死得很酷,是高僧的死法,是摇滚巨星的死法。 一说到口音,就扯出它钉住的事情。所以我支持方言复兴,反对普通话对方言的强拆。方言应与普通话共存,不分尊卑。客家人就要会客家话,广州人就要会粤语,上海人就要会上海话,闽南人就要会闽南话……方言是民系的自我认同与特质,方言岛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除了会两种口音的客家话,听得懂从客家话向闽南话过渡的龙岩话,听得懂闽南话,在广州两年听懂了基本的粤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妙之处,而方言消失就不会凭空再现了。我没有语言天赋,有的人愿意学,可能一辈子能学许多语言。 在方言区,一个的语言应该从方言开始(当然不是终于方言),然后是普通话和其他语言(比如英语),语言学得越多,越有意思。 据我观察,现在许多客家人的孩子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而是从小被教了一口发音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猜想,客家人除了语言,其他方面与其他中国人并无两样,所以一个人不会说客家话,即使父母是客家人,这人应该也不算客家人——我这个标准同意的人不会多,不过我自己蛮喜欢的。 我对方言的态度是:参差多态是美,越多方言有人说越好;平等包容也是美,不能因为自己的方言强势而歧视“外人”,更不必因自己的方言弱势而觉得土气。 因为语言多,所以交流要有礼仪,说话时应该照顾在场所有人,方言不应成为排斥他人的工具。(强势)方言在人们的印象中如果和狭隘的排外等同起来,那方言难免就被当成野蛮人的武器。心态要开放,方言才更美。 出生地的方言,是我们此生最标准的口音。
松儒:客家艺苑不老松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涛 鲁 云 文/图 午后,年近八旬的松儒,坐在永安市罗坊乡坊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他专门安排的画室里,静气凝神地在磁砖上作画。一会儿,一株梅花就跃然砖上。“老吴作画,全凭想像力
也曾笑看
作者:曹鸿涛  来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也曾笑看
“大师”印象记
作者:黄哲真  期号:第12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厦门  长篇小说  大师  客家文学  户口  城市发展  精神文明  雕版  特区建设  文艺事业 
描述:厦门是包容的,特区建设以来,贤能才俊从四面八方奔涌而至,源于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气度。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基础。这里选登的人物特写,着重体现了为厦门的精神文明事业,为厦门文艺事业作出其应有贡献的新厦门人的精神面貌。
碧霞领衔新版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音乐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乐等表现手法,歌词亦取材于客家民间歌谣素材。
隽永的思念 纪念郭湖同志诞辰83周年
作者:暂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隽永的思念 纪念郭湖同志诞辰83周年
桃园县长志扬
作者:宜良  期号:第18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曾被多家媒体评鉴为优质“立委”。2008年1月,再度以8.5万票的全县最高票当选第七届“立委”。 当选县长延续政治香火。2009年,志扬在党内初选中战胜资历深厚的桃园县议长曾忠义,获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