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85)
期刊(251)
学位论文(58)
图书(18)
视频(9)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85)
期刊 (251)
学位论文 (58)
图书 (18)
视频 (9)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413)
2013(261)
2012(241)
2011(227)
2010(212)
2009(98)
2008(82)
2006(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72)
东吴外语学报(2)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1)
牡丹(1)
农业考古(1)
神州博览(1)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万里机构 饮食天地出版社(1)
中国文化遗产(1)
赣县倾力打造客家文化名县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选挑“精兵强将”组建客家文化研究会;融巨资修缮客家风情民俗旅游景点;如火如荼地兴建占地300亩的客家文化城;紧锣密鼓地筹备首届客家文化节……时下,享有“早期客家摇篮”之称的江西省赣县,一场通过打造“客家牌”,加快赣县发展的“品牌战役”正在展开。$$赣县是客家人南迁的发祥地和聚集地,有着丰富的
秋江雁影临川梦 游子归宗费踅旋(上)——汤显祖家族南迁客
作者:于永旗 李剑军  来源:暂无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家族  南迁客家祖先  殷文圭  池州贵池 
描述:他历史的误会。进一步认定汤显祖的南迁客家祖先中第一个载史册的远祖,并且初步揭示汤显祖的这些远祖的生活经历跟汤翁本人终其一生的政治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
[2003-10-29] 陳慧琳客家話?l歌迷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被當地傳媒形容為「舞曲天后」的Kelly,當晚身穿金色緊身長褲配以小背心,與一百二十位舞蹈員及超過4萬觀眾勁歌熱舞一番。Kelly更於演出前,跟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學習客家話,更在表演時即學即用以客家話問觀眾:「你們鍾意我嗎?」歌迷們立即喊道:「鍾意。」現場氣氛相當熱烈。
大陸農村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
作者:蔡慧珍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義  父權體制  大陸女性 
描述:與政策,藉以控制被保護的婦女。在1950年的中國憲法體制下,很明顯地,中國大陸婦女享有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家庭生活,皆與男性享有相同權利。國家對婦女工作的訓練與提升,採取保護政策。中國大陸的婚姻法反對被安排的婚姻,規定男女皆有擇偶的自由,且喪偶者允許再婚。在繼承法中承認婦女家庭財產繼承權。在土地改革時期農村婦女平均分配土地,並藉此保護農村婦女的經濟獨立。本研究主要採取女性主義的觀點,分析大陸婦女族群內部的性別分工與勞動,研究發現,正如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所指稱,女性勞動力受到父權體制及資本主義雙重的壓迫,展現在大陸女性的家庭生活和工作處境中。包括大陸女性在經歷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性別分工的影響,必須承擔較多的勞動和不平等的待遇。這些勞動往往被視為是女人天職,諸如生兒育女、家務勞動等照顧工作,均非是一件件可供她們自由選擇,也不是可依她們個人的能力與狀況,可決定要不要擔負的工作。女性出外就業更受到教育程度、職業區隔、照顧工作的牽絆,而使得她們淪為廉價的勞動力。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遷,大陸女性所處的社會位置,也持續影響著客家女性的勞動經驗。因此,本研究透過以批判的角度,來看待大陸女性的勞動經驗及美德,從中瞭解父權體制及意識型態的運作方式,並期待大陸女性能夠不再受制虛幻的美名和擺脫靜態的客體形象。
[2003-04-09] 客家美食 網絡飄香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餐飲業已有六年歷史,在連城縣小有氣,去年自費建立了一個網站,將自己的餐館概況和拿手好菜一起搬上了因特
客家族谱透露移民“天府之国”秘密
作者:周俏春肖林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几百年来,是什么原因吸引着客家人不远千里移民“天府之国”呢?$$成都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肖平近日展示了他收藏的洛带客家族谱,从这里也许能找出一些答案。$$首先,岭南客家人是被四川“天府之国”的美名吸引过来的。虽然明末清初四川因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城镇荒芜,但肥沃富庶的“天府之国”还是让客家人心生向往
龙南客家小吃珍珠汤
作者:徐丽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客家人的集散地———江西省龙南县,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客家服饰、客家山歌……源远流长,耐人寻味。同时,龙南的客家风味小吃也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其中客家著名小吃珍珠汤,更是香味袭人,清爽可口,而且是对人体有滋养功能的绿色食品,因此大受人们欢迎。$$珍珠汤的原料非常简单,是农村里家家户户
深圳最早的客家围堡
作者:贾少强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建筑既是凝固的历史,也是凝固的艺术,如今仍矗立在坑梓的46座客家围堡,就是坑梓当年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无字纪念碑。它们是当年客民经济实力、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的记录……$$如果有人问你,深圳的客家围屋哪里最多?第一座客家围屋在哪里?你可能想不到,答案就是坑梓。$$据长期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圳大学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