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0)
期刊(1926)
学位论文(468)
图书(98)
会议论文(53)
视频(3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90)
期刊 (1926)
学位论文 (468)
图书 (98)
会议论文 (53)
视频 (32)
按年份分组
2015(35)
2014(2265)
2013(464)
2012(530)
2011(519)
2010(378)
2009(204)
2008(200)
2007(105)
1999(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57)
赣南日报(170)
嘉应学院学报(6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7)
龙岩学院学报(27)
广东茶业(5)
搏击(武术科学)(2)
兰台世界(2)
通俗歌曲(1)
发展(1)
赣南客家音乐保存发展之刍议
作者:袁瑾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音乐  保护  创新  教育  市场化 
描述:措施和方法。
客家工艺文化产业创新与再造之研究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工艺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再造 
描述:客家工艺文化之保存发展,必须把握历史的契机,了解客家文化之内涵与现代人追寻产业创新发展的心态,用新的经营管理与营销理念,带动客家文化之创新,复活客家传统工艺产业;对于拥有丰富工艺等文化资产的客家民系,可针对现有工艺特色传统,加以辅导并推动再造,以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再造客家工艺特色产业。
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启示:洛带文化旅游发展调查研究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带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描述:四川的洛带古镇自1999年开发客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游客、商家、居民、官员的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等方法,对洛带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洛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作者:罗勇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地域性  赣南  赣闽边区  赣闽粤三角区 
描述: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海外客家人的认同归属与中国民间经济外交
作者:龚子方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认同  民间经济外交 
描述:迹和规律,由于存在着种种难以割舍和明晰的因素,在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客家人中,还或多或少地保存着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取向。尊重、正视这一现实是我们在发展与海外客家人之间的民间经济外交时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传统模仿发展战略透析——以
作者:曾光敏 王院成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本地再现式”  民俗文化  主题公园  传统模仿发展战略 
描述: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其传统"模仿"发展战略的后果及其原因。
论农民旅游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陈涛 钟俊昆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市场  和谐社会 
描述:主义社会的构建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客家祭祖音乐
作者:肖文礼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式音乐  客家祭祖  乐班混奏 
描述:,以求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上犹县营前镇的宗族社会调查
作者:罗勇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犹  营前  客家  聚落区  宗族社会 
描述: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 ,对营前这一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探析。
行政区划变迁对客家文化发展的作用:以福建三明地区为例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行政区划  三明地区  族群结构 
描述:唐宋时期大量外来移民涌入福建三明地区,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族群结构,促进了经济开发,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明地区在客家发展史起了重要作用,三明行政区的隶属关系频繁变动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分区十分复杂,影响了三明地区的客家文化整合.